南宋年间,有一座繁华却又暗藏危机的城镇——清平镇。原本这里百姓安居乐业,市井热闹非凡,可不知从何时起,一场可怕的瘟疫悄然降临。
起初,只是有几个人出现了发热、咳嗽的症状,大家都没太在意,只当是普通的伤风感冒。然而,没过几天,染病的人越来越多,症状也越来越严重,不少人开始高烧不退、浑身乏力,甚至昏迷不醒。整个清平镇笼罩在一片恐惧之中,街道上冷冷清清,店铺纷纷关门,人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镇上的大夫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各种汤药灌下去,却丝毫不见病情好转。就在大家绝望之际,一个疯疯癫癫、衣衫褴褛的和尚摇着破蒲扇走进了清平镇。他正是济公。
济公看着死气沉沉的街道和满脸愁容的百姓,心中已明白了七八分。他大摇大摆地走进一家茶馆,店里冷冷清清,只有掌柜的一个人坐在柜台后面唉声叹气。济公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大声喊道:“掌柜的,来碗茶!”
掌柜的抬起头,看到济公这副模样,皱了皱眉头,但还是起身给他倒了一碗茶。济公端起茶碗,咕咚咕咚一饮而尽,然后抹了抹嘴,问道:“掌柜的,这镇上怎么如此冷清,莫不是出了什么事?”
掌柜的叹了口气,说:“大师有所不知,我们镇上闹瘟疫了,死了不少人,大家都害怕被传染,都不敢出门了。”济公听了,微微一笑,说:“掌柜的莫要担心,贫僧自有办法治好这瘟疫。”
掌柜的听了,以为济公是在说大话,不屑地说:“大师,你就别吹牛了,镇上的大夫都治不好,你能有什么办法?”济公也不恼,笑着说:“你只管给贫僧找些艾草、苍术来,贫僧今晚就做法驱瘟。”
掌柜的虽然半信半疑,但看到济公那自信的样子,还是照做了。他让人找来了艾草和苍术,交给济公。
夜幕降临,济公来到镇上城隍庙的殿顶,他把艾草和苍术点燃,顿时,空中烟雾缭绕。济公盘腿坐在瓦上,闭上眼睛,口中念念有词。突然,一阵狂风刮起,瓦片被吹得啪啪作响,一个面目狰狞的瘟神出现在了屋顶。
瘟神看到济公,冷笑一声,说:“你这疯和尚,敢来管我的闲事,不想活了吗?”济公睁开眼睛,笑着说:“你这瘟神,不在天上好好待着,跑到人间来作恶,贫僧今日就要替天行道,收了你。”
瘟神听了,勃然大怒,他双手一挥,一道道黑色的烟雾朝着济公扑来。济公却不慌不忙,他拿起破蒲扇,轻轻一扇,那黑色的烟雾就被吹散了。瘟神见一招不成,又施展起法术,只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屋顶上突然冒出了许多毒虫,张牙舞爪地朝着济公爬去。
济公哈哈一笑,说:“就这点小把戏,也敢在贫僧面前献丑。”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个葫芦,打开盖子,念了几句咒语,葫芦里立刻射出一股金色的光芒。那金色的光芒所到之处,毒虫纷纷化为灰烬。
瘟神见自己的法术都被济公破解了,心中有些害怕,但他又不甘心就这样认输。他咬了咬牙,使出了自己的绝招——瘟疫风暴。只见一股巨大的黑色风暴朝着济公席卷而来,风暴中夹杂着各种病菌和毒气,所到之处,瓦片纷飞,大树枯萎。
济公神色凝重,他知道这瘟疫风暴的厉害。他深吸一口气,跳起施展佛门神通。只见他身上散发出一层金色的佛光,那佛光越来越亮,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保护罩,将济公紧紧地护在其中。瘟疫风暴撞在保护罩上,发出阵阵轰鸣声,但却无法突破保护罩的防御。
济公看准时机,他大喝一声,手中的破蒲扇变成了一把巨大的宝剑。他挥舞着宝剑,朝着瘟神飞了过去。瘟神想要躲避,但已经来不及了。济公的宝剑划过一道金色的弧线,砍在了瘟神的身上。瘟神发出一声惨叫,身体渐渐变得透明起来。
济公走到瘟神面前,严肃地说:“你这瘟神,本应调节人间健康,却为了一己私欲,在人间散播瘟疫,造成无数百姓死亡。今日贫僧就罚你在这清平镇守护百年,为百姓驱邪避灾,将功补过。”
瘟神听了,无奈地点了点头,说:“大师,我知道错了,我愿意接受惩罚。”说完,瘟神化作一道青烟,消失在了空气中。
第二天一早,掌柜发现济公又来喝茶。掌柜惊讶地问:“大师,昨晚发生了什么事?我好像听到镇上有很大的动静。”济公笑着说:“掌柜的,瘟神已经被贫僧收服了,以后这清平镇不会再有瘟疫了。”
掌柜的听了,半信半疑。但没过多久,奇迹出现了。那些染病的人病情开始逐渐好转,没过几天,就都康复了。清平镇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和繁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庆祝这场瘟疫的结束。
大家得知是济公治好了瘟疫,都对他感激不已。他们修缮了城隍庙,并在里面,也供奉济公的神像,希望他能永远保佑清平镇的百姓平安健康。而济公巧治瘟神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