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章

  钟薏斜靠在美人榻上,手中捧着一本《群芳谱》,指尖划过纸页,发出轻微沙沙声,神思却早已飘远。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地板上,光影斑驳,几声鸟儿清脆啼鸣,外屋传来丫鬟低声细语。

  这是她失忆醒来的第五日。

  这阵子的休养已经让她气色渐好。从前日开始,便被婢女红叶领着,慢慢在府中内外四处走动。

  钟府坐落在琼花街东端,依傍城中大河白渠河。

  此街因种满琼花得名,每至春季,满街花开如云,沿河一带更是官宦人家的聚集之地,朱门森森。

  钟老爷,也就是她爹,钟进之,是江南人氏。府中风格颇具水乡韵味,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小桥流水穿庭而过。

  钟薏的听竹居位于府中正中心,环绕一片修竹,与主院之间以曲折长廊相连,既显清幽,又极便利。

  红叶曾对她笑言:“小姐素来得宠,连这居所也是府中最幽静、最雅致的。”

  如今看来,果然如此。

  钟家在去岁十月才从苏州搬到上京。新皇登基前,钟进之作为当时的苏州通判,果断表态效忠当时还是太子的天启帝,上下走动联络江南士绅上书支持,又说服知府筹备大量财物粮草,助力围剿叛军,立下大功。

  皇帝正式即位后,念其功绩,特擢升为正三品刑部侍郎,举家入京。

  相比此等荣光,钟府人丁却单薄,子嗣稀少。

  钟进之膝下仅有两子一女,哥哥钟以礼,钟薏,弟弟钟志尔。钟进之不耽女色,除了正夫人李氏李清荟,也就是她的生母以外,家中只两个姨娘。

  一位是庶子钟志尔的生母柳氏,性情温和,极少抛头露面,钟薏至今还未见过;另一位在十多年前便已逝去,没有留下子女。

  她初初听闻这些时,不禁暗自松了口气。

  若是家中妾室众多、子嗣繁杂,她这失忆之人实在难以应付。至少眼下,这样的清净,倒让她对即将展开的新生活少了几分忐忑。

  说起那日,她从陌生的床上醒来,映入眼帘的是金丝楠木床架,床幔低垂,一转头,床边低头站着两个梳着双丫髻的丫鬟。

  感受到床上的人动了,两个丫头立马抬头:“小姐!您终于醒了!”

  等人叫来大夫,她才知道自己是失忆了。

  准确说,是落水失忆。

  “那天……您说您想独自散散心……”那个圆脸丫头红叶低声向她解释,表情小心翼翼。

  钟夫人钟老爷匆匆赶来,围坐她榻边。中年妇人衣着简单,因着她这一病每日过度忧思,双目红肿面色苍白。

  她小心翼翼同母亲道歉,感受到女人柔软温暖的手轻抚过自己额发。

  由于失忆,钟薏连贵族小姐应有的礼仪都忘了个干净。钟夫人也不责备,反而贴心地请来女先生教导,既让她学习礼仪,又安排她读书诗词。

  她爱看书,书中讲述京中现状和各地历史风物,她从中汲取不少知识,心中也渐渐有了些许底气。钟进之见此,便为她寻来各种孤本名著,任她随意阅览。

  只是,失去的记忆始终如阴霾一般缠绕在她心头,刚开始几天她始终无法安心。

  于是李清荟几乎每日都亲自来看望她。为了尽快恢复记忆,钟薏总央着她讲一些她曾经的事,每每提到,母亲都满眼温柔笑意盈盈。

  钟老爷来的少,每回只是在她房里坐坐,检查一下她的学习进展,便又无话可说,不过钟薏也能理解,年纪大了,跟她没有共同话题嘛。

  钟志尔年纪虽小,却乖巧伶俐,常带些稀奇的小玩意儿,奶声奶气缠着她唤“阿姐”。

  她的生活也因家人的关心变得温馨了许多,迅速适应了偌大钟府。

  日子静静流过,心中的怀疑也慢慢消散。

  父母关心,手足情深,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只是一次不小心的失足罢了,且大夫也说过,她的失忆只是跌入寒池时受了刺激,若是之后修养得当,不是没有恢复的可能。

  想到这,她视线落到窗外。院中的桃花开得正盛,艳如云霞,微风拂过,花瓣轻摇。

  钟薏还在发呆,红叶已照例端来一碗温热的汤药,小心翼翼地递到她手边:“小姐,今日的祛寒药,趁热喝了吧。”

  钟薏接过白瓷碗。大敞的青漆槅扇门外,花园中整齐修剪的花圃和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蜿蜒,处处透着用心精致。

  她轻声:“红叶,我以前……喜欢这里吗?”

  红叶一愣,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以为她是在说园子,连忙点头笑道:“当然喜欢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小姐亲自规划的呢。”

  钟薏端起药碗一口饮尽,苦涩的药味蔓延在口腔里,旁边早已贴心地摆好蜜饯。

  她捻起一颗放入嘴中,喃喃:“是吗……”

  一个丫鬟面带喜色进来:“小姐,夫人又来看您啦。”

  不久,门口传来轻盈的脚步声,一女子缓步而入。

  女人脊背挺直,脚步端庄。乌黑的发髻用一只镶嵌翡翠的玉簪固定住,发间隐隐可见几缕银丝,和钟薏刚醒那日见到的苍白妇人全然不同。

  钟薏忙起身走上前,高兴地握住她的手,嗔怪中止不住的喜悦和娇气:“娘!不是让您好好休息吗?怎么又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