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

  不仅是他,就连蔡夫子都过来道:“咸安府的安主事你还记得吧,听他说,咸安府那边对你的不满越来越多,还想联名弹劾你插手其他州府事宜。”

  而跟永锦府来往颇多的小宋训导同样在提醒,如今的情况不对,让他收敛一些。

  就连跟乐薇合作的本地商户刘掌柜家,甚至说江浙一带不少商户,本就不满纪楚砍掉缝纫机订单,多做火器的事。

  现在估计会趁机找事。

  一时间,各方“新仇旧恨”一起找过来了。

  对于这种情况,纪楚自然并不意外。

  李师爷还道:“大人,即使您胸有成竹,也该管一管的,而且各地压力都在您这,总是不好的。”

  意思就是,常备军后勤补给,就该让岳将军出面扛住压力,现在您直接出头,会不会不好?

  这会书房里坐着的,都是纪楚最亲近的人。

  李师爷,蔡夫子,以及乐薇,还有小宋训导。

  故而纪楚也不瞒他们,直接道:“就算没有这件事,他们对我的评价又如何呢?”

  众人面面相觑,因为都是自己人,大家说得也直白:“不算好。”

  从纪楚年纪轻轻当上通判,再加上新皇给他朝请大夫的亲封,着实让人嫉妒。

  当时就有风声传出来,对纪楚又酸又妒。

  之后因为火器重启,需要占用工业作坊园的产能,对他不满的声音更多了。

  这些事大家都知道,不过没当回事。

  毕竟火器出来,这些怨言自然烟消云散。

  只不过大家没想到的是,就算火器出来,对纪大人的不满依然存在。

  经过纪楚的提醒,大家似乎意识到一个问题。

  不管纪楚做什么都会有人不满意。

  所以事情不在于纪楚做什么,而在于他这个人。

  “是官职。”乐薇缓缓道,“是因为相公升官太快,而且只是举人。”

  这才是根源问题。

  没有缝纫机订单减少的事,也会有其他的事情。

  或者说分为两部分,江浙一带,那是真的因为纪楚减少订单不满。

  他们急等着出货呢。

  而陇西右道几个地方官员,则对纪楚的快速升官不满。

  毕竟明面上看起来,他也是运气好,跟着去了趟京城就升为通判了。

  这是多少官员,一辈子都爬不到的位置。

  一个举人,不仅比很多进士升职要快,实在让很多人心里难受。

  所以当时就会怪话传出来。

  等到火器占用产能的时候,反应才那么激烈。

  这根本不是在反对火器,而是在反对纪楚本人。

  等纪楚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时间已经有些晚了。

  倘若只是反对这个物件,那他们只要证明东西确实好用就行。

  若因为人而反对这件事,事情的阻力,那可要大多了。

  既然这样,不如找个机会,让这些暗地里的人都跳出来,他一次解决了。

  否则这些话还会经久不衰地存在。

  “让他们闹吧,闹得越大越好。”纪楚笑着道,“让我看看,到底是谁冲在最前头。”

  若是敌暗我明,那确实找不到当事人。

  现在这种情况,就等着他们一个个跳出来,对自己来说,反而是有利的。

  所以在陇西右道其他地方纷纷对纪楚表达不满的时候,他却继续施压:“让边关州府补贴常备军,本就是应当的,人家没问我们要前几十年的欠债,已经不错了。”

  此话一出,更是把人气得要死。

  “能不能别提了,若让岳将军当真,你知道要出多少银子吗?”

  “之前朝中默许不用给常备军补给,咱们照做就是,干嘛又提起这事?”

  “常备军的岳将军到底给了你多少好处,你纪楚是不是能从中捞一笔?谁不知道军费自古都是肥差。”

  肥差?

  纪楚听到这话,还专门给这位官员回信,解释自己为何要这样做,还说边关的城墙真的需要修补等等。

  眼看纪楚越说越起劲,暗中看他不顺眼的人自然更多了。

  怎么搞的,你像个好人,为边关将士们考虑,我们是恶人了?

  一个没有家世,也没有功名的举人,就连姻亲选的也很一般,就敢这么狂?

  官场上,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吗?

  一时间,对纪楚的讨伐声越来越大。

  跳得最高的,还要数咸安府的工司主事,这位看纪楚非常不顺眼,屡次叫嚣要参他一本,觉得纪楚手伸得太长了。

  这还真让纪楚有些意外。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