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

分寸的拿捏很不容易。

  这不能怪他们片面, 实在是不了解具体情况,所以这般说的。

  不过自己人都有这么多理由。

  外面的官员肯定更不乐意。

  其中一条罪名就是:“一个曲夏州刺史,还管起我们陇西右道的事了。”

  “自己想给喜欢的常备军后勤补给, 那就给,不要带上我们。”

  “是了,真把自己当人物了。”

  这些话纪楚自然知道,就算他不想知道,也有人故意传到他耳朵里。

  所以说,曲夏州的同僚们对他还算客气了。

  主要大家知道纪楚的为人,他绝对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擅自作主的人。

  他必然有自己的原因。

  或许,他知道点什么?

  工司景主事直接道:“常备军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那场大胜,还有什么隐情?”

  不愧是景主事,自从支棱起来之后,曲夏州工司俨然成为最重要的两个部门之一。

  正因为他的厉害,纪楚现在完全不用担心工业作坊园跟数科的合作,双方显然更加紧密。

  这对景主事来说,也是关键的一年。

  他的能力已经被很多人看重,苏州府那边早就写信过来,想请他去那里建设工业园区。

  所以明年曲夏州工业作坊园是否能够盈利,盈利多少,对他来说很重要。

  即便如此,景主事还是问纪楚,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而即将掏腰包的户司卓主事同样不责问,纪楚救他多次了,他哪会对纪楚有什么意见,他只道:“是啊,那边是不是有什么情况。”

  纪楚看着两人,不好明说,也不能不说,最后道:“常备军的情况不容乐观,各地城墙年久失修,工事更是勉强维持。”

  这个情况倒是不意外的,多年来都是这么过来的。

  但之前不修,为什么突然要修?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景主事微微皱眉,没有再问。

  而廖知州来了之后,对纪楚的提议自然无比赞同。

  甚至不止西北常备军,全国各地的军备,都需要大力整顿。

  若他们这能有个好的开始,那便是极好的。

  平临国幅员辽阔,四面都有外族,哪里都需要防御。

  可以说纪楚提出要给常备军后勤补给之后,曲夏州这边很快达成一致。

  上有廖知州跟纪通判,

  下有卓主事跟景主事。

  卓主事不是个多事的,景主事聪明过人,猜出其中不寻常。

  其他各司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就连最初跟纪楚不对付的同乡黎大人,都觉得听纪楚的没错。

  但如何给,怎么给,给多少,还要翻出几十年前的旧例,看看当时是怎么说的。

  纪楚选的时间,也正好是年前商议明年预算的时候,算是刚刚好的。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该给常备军的物资,就会送过去了。

  纪楚从十一月二十九回州城。

  腊月初二边关大胜的消息传来。

  现在不过腊月初五,他们这边便把常备军的补给提上日程,同时还给京城上书,奏明此事。

  曲夏州的行动之迅速,让陇西右道其他四个地方长官脸都黑了。

  你们给得倒快,还不是因为你们曲夏州有钱?

  这么做的话,不就是把我们架上去了。

  搞得好像我们不愿意给一样。

  迫于曲夏州的压力,陇西其他四个地方,也不得不商议此事。

  可分出一部分预算给常备军,就说明他们各地各部得到的预算就少了。

  预算是什么。

  就是明年自己部门能动用的银钱。

  说白了,这是纪楚在抢他们的钱!

  给常备军分了,那他们各部就会少。

  一想到这,陇西右道几个地方,难免对纪楚心生怨念。

  以至于各地官员聚在一起讨论预算的事,最后都会演变为对纪楚地大骂特骂。

  这种情况传到曲夏州,自然也是故意为之。

  说白了,各方都在给纪楚施加压力。

  钱这上面无小事。

  你们愿意给,那就给,不要扯上我们。

  原本在陇西一带官声极好的纪楚,逐渐开始有人不满,尤其是各地官场,恨不得把难听话都讲出来。

  纪楚家中,李师爷对此很是担忧。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