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触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七百八十六章 近似于官而异于官,近似于民又在民之上

第七百八十六章 近似于官而异于官,近似于民又在民之上

,不必揪着不放了。”

  “臣遵旨。”李幼滋俯首领命,陛下已经定性了是误会,司务领会错了大司徒的意思。

  司务会承担责任,并且被罢免,但被罢免后,会过段时间会换个地方再启用,这件事就彻底过去了。

  你要为顶头上司背了锅,扛了雷,下场惨淡,日后谁还愿意为这位上司背锅?

  官场有打打杀杀,也有人情世故。

  朱翊钧重视循吏,他比较看重能不能把活儿干好,能把活干好,贪一点就贪一点。

  户科给事中觉得皇帝过于重视才能,而不重视德行了,就是那句:古者任大臣,必用有德,不用有才。

  这职业技术专业监狱,就是典型的用才不用德的典型。

  廷议在日上三竿的时候,才结束,朱翊钧处理了一些需要过会的大事,而后开始了每日的操阅军马。

  等到朱翊钧回到了通和宫的时候,江西瑞金田兵头领已经押运到了京师,住进了北镇抚司。

  冯保面色复杂的说道:“万乾倡、连远候、郑三万三人,是田兵的头儿,万乾倡是广州人,连远侯是胡广人,郑三万是福建人。”

  “他们也是外乡人,当地叫做客纲,客纲在江西还是很普遍的,福建的地不养人,有个天灾人祸就会逃往江西。”

  江西的穷,是江西衙门穷,不是江西缺少缙绅。

  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

  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很多朝官都不愿去江西履任,因为江西的势要豪右实在是太多了,谁都得罪不起,不如不去。

  退休的阁老、大臣,门生遍天下,推行政令,很容易就会活儿没干完,还要被连章攻讦。

  这也造成了一个比较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江西本地的穷民苦力逃跑,另一方面是外乡人逃难到江西做佃户。

  “去北镇抚司,朕见见他们。”朱翊钧看了看奏疏,选择了前往北镇抚司衙门。

  见田兵头领,是朱翊钧早就做好的打算,说是兵,不过是揭竿而起的百姓。

  朱翊钧见到了三个田兵的头领,虽然沐浴更衣后,收拾的很干净,但仍然非常瘦弱。

  “草民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万乾倡、连远候、郑三万磕头见礼,礼仪并不标准,礼部很努力教了。

  “免礼免礼。”朱翊钧满脸笑意的说道:“坐下说话,坐下说。”

  草民见天子,那不紧张是不可能的,这三位朴素的汉子,连说话都抖。

  三人非常瘦弱,而且有点黝黑,手掌掌纹很深,都是沟壑,掌纹、指甲里都是洗不净的泥。

  朱翊钧没有直接询问田兵之乱的事儿,而是唠起了家常,家里几口人、有几个小孩、孩子多大、家里多少田、都是种什么等等。

  这话匣子打开后,三位才终于不紧张了。

  “这营庄之法,三位以为如何?”朱翊钧终于问出了见三位民魁的目的,问策。

  涉及到了百姓的政策,还是问问百姓。

  “不如还田。”万乾倡胆子最大,他听完了陛下说营庄制度,试探性的回答了陛下的问题。

  “朕知道不如还田,这是折中的法子,现在江西,还田真的很难。”朱翊钧又详细解释了下还田的难处。

  不是不想,而是当地还不具备条件,一道圣旨就能把问题解决,那就不是人主,而是天神下凡了。

  最迫切的就是减租,减少土地收益,让这些个乡贤缙绅把目光从土地上离开。

  “那还是不如还田。”郑三万有些执拗的说道。

  朱翊钧非常严肃的说道:“过于剧烈的政治活动,受伤最深的还是百姓,还田,是一定要做的。”

  为了让百姓喘口气,让百姓横死,朱翊钧做不出这等事儿来,这不是胡闹吗?

  浙江能还田,是浙江手工作坊已经高度发展,在地方占据了统治地位的乡贤缙绅,多少也看不上那点土地产出了,事多还不怎么赚钱。

  江西再发展一段,才具备还田的基础。

  连远候低声说道:“那不能还田,这营庄法还是极好的,就是草民担心,这村里的懒汉成了团练,懒汉地痞,得了权,更是欺压百姓了。”

  朱翊钧眉头一皱,立刻说道:“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好,朕会下章户部,对这懒汉地痞,严防死守。”

  庙堂之高有自己的局限性,思考问题从上而下,而不是从下而上,这些懒汉地痞做了团练,这营庄立刻就乌烟瘴气了起来,百姓更受欺负。

  朱翊钧让冯保拿出了三枚腰牌,才开口说道:“这样,这个腰牌你们拿着,营庄法推行有什么问题,你们就找宁都、瑞金、宁化三县的稽税房缇骑,让他们奏闻朕。”

  腰牌是早就准备好的,是全铜腰牌,正面写着民魁,背面写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专门发给他们的护身符。

  唯一的作用就是可以到稽税房找稽税缇骑反应情况。

  万乾倡、连远候、郑三万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聚啸佃户,是真正的为民请命,毕竟谁都不知道朝廷会如何反应,江西地方官员会不会残忍镇压。

 &emsp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