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触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诸葛亮假死?那我打造最强蜀汉!> 第139章 除了黄金,还有百万石粮食!

第139章 除了黄金,还有百万石粮食!

  整个朝堂陷入了短暂的沉寂。

  那些与杨仪交好的官员,此刻纷纷露出释然的神情,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们早已听闻杨仪在商贾之道上颇有建树,但三十万两黄金的数目依然令人震撼。

  三十万两黄金!

  这还不包括百货堂所带来的巨额粮食收入。

  严格来说,百货堂一月的收入已足以抵上蜀汉国库一年的总收入!

  如此辉煌的成就,无论是刘禅,还是那些对杨仪持怀疑态度的官员,恐怕都无话可说了吧?

  刘禅沉默了许久,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再次开口问道:“孟爱卿,朝堂之上,言辞关乎社稷兴衰,每一言皆是金石之语,岂容戏言?”

  刘禅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显然对孟光的话心存疑虑。

  “陛下所言极是!”蒋琬此时站了出来,语气中透着凛然,“朝堂议政,口出之词系民生安危,国运昌颓,若有戏言,则误国误民,万不可为!”

  说这番话时,蒋琬的目光如刀锋般直刺孟光,似乎要揭穿他话语中的虚假。

  要知道,寻常商队外出贸易,月收入不过上千两黄金,上万两已属罕见,而杨仪的商队竟能收入三十万两黄金。这难道不是欺君之罪吗?

  然而,孟光却面无惧色,直面蒋琬的质疑目光,沉声道:“蒋大人,口说无凭,下官自然深谙此理。下官所言,蒋大人尽可派人核实!”

  说罢,孟光的目光转向刘禅,拱手行礼,语气坚定:“陛下,下官向来勤勉尽责,岂敢有欺君之行?杨大人前些日子的确将行商贾之道所得的黄金送入国库,整整三十万两!此外,下官还带来了这些黄金的收入明细,以供陛下查验。”

  孟光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张折叠整齐的宣纸,纸张雪白无暇,墨迹清晰可见。

  蒋琬见状,瞳孔骤然收缩,未曾料到孟光竟连黄金来历的证据都随身携带。

  刘禅并未轻信,沉思片刻,目光转向身旁的吕墨。

  吕墨立刻会意,快步上前,接过孟光手中的宣纸,双手呈递到刘禅面前。

  刘禅将其展开,纸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类货物的售卖情况。

  令刘禅震惊的是,这些货物的售价竟远超他的想象——即便是其中最便宜的,也需要二两黄金!

  更让他疑惑的是,这些货物的名称他从未听闻:望远镜、雪肌膏、水月鉴……这些古怪的名字,难道就是杨仪售卖给曹魏的神秘货物?

  “陛下,杨大人的付出远不止这三十万两黄金。”孟光的声音带着几分激动,继续说道,“当初都城近旁的商帮园子建设,皆由杨大人自掏腰包,未曾动用国库一分一毫。此事有国库记账文书为证,臣所言句句属实!”

  此言一出,朝堂再度哗然。

  蒋琬原本还试图以“动工劳民伤财”为由质疑杨仪,但孟光的一番话却让他无言以对。

  谁能想到,杨仪在商帮作坊的初期建设中,竟未曾让国库掏出一分钱?

  这份魄力与忠诚,令人难以指摘。

  刘禅的目光在那账目上停留许久,脸上的神情愈发复杂。

  他明白,孟光所言十有八九为真。

  毕竟国库账目或许可以作假,但那三十万两黄金却是实实在在的。

  真假与否,只需派人查验便知。

  若孟光胆敢欺君,那便无异于自寻死路。

  因此,孟光所言皆为真。

  杨仪不仅大兴商贾之道,为国库带来巨额收入,更在商帮作坊的建设初期自掏腰包,未曾给蜀汉增添负担。

  如此忠君为国的官员,刘禅还有什么理由质疑呢?

  起初,刘禅对杨仪大兴商贾之事并不看好,甚至认为此举注定会屡屡受挫,难有建树。

  毕竟,在这半年间,他所听闻的消息仅限于杨仪在作坊园子的成功落地,其余的进展却鲜少耳闻。

  这让他深信,杨仪在商贾之道上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

  因此,今日召杨仪上朝,刘禅心中早已盘算好要借此机会向他发难,以敲打这位“不务正业”的臣子。

  然而,孟光的一席话彻底颠覆了刘禅的预想。

  杨仪不仅在商贾之道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更在短短两个月内为国库带来了远超一年收入的巨额财富——三十万两黄金!

  面对如此惊人的数字,刘禅心中的质疑与不满瞬间消散。

  这些黄金对国库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足以缓解蜀汉的财政困境。

  即便他心存疑虑,此刻也无从质疑杨仪的功绩了。

  不仅是刘禅,以蒋琬为首的一众文官们也在这场朝堂交锋中哑口无言。

  他们早已得知杨仪今日会上朝,本打算借此机会联手对他施压,给他一个下马威。

  然而,当孟光提及杨仪的商贾成就时,他们准备好的指责之词却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原本信心满满的文官们,此刻如霜打的茄子般萎靡不振,心中满是挫败。

  刘禅沉吟片刻,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赏:“杨爱卿,朕着实未曾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