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时光胶囊

  中央邮局位于普利安市的中心,在这里向四周辐射,可以去往多个景点。邮局始建于150年前,是明显的洛可可建筑风格。建筑造型很像一座车站,红砖色的屋顶、淡黄色的外墙加上绿色的窗框,明亮的色彩搭配,在阳光下很是显眼。也是很多外地游客来普利安市的必打卡景点之一。

  两人到达中央邮局的时候刚好是下午三点,不远处的红教堂传来了三声钟响。

  走进邮局,是挑高的拱形穹顶,正中间是这座城市的英雄——普利安先生的画像,两侧的墙上则是几幅手绘的普利安市地图。

  地图的下方各设了一排旧式的电话亭,暗红色的外表,看着很有些欧洲氛围。电话亭上挂着世界各地的时钟,正显示着该地的时间。电话亭的玻璃上却贴着一个ATM的字样,正有人在里面取钱。

  “有趣。”卓令川说,“电话亭爆改ATM,也算是古物今用了。”

  “嗯。”李思特环视四周,“邮局这么大,人这么多,节目组会把‘时光胶囊’放在哪里呢?”

  “才给我们一个小时,应该不会很难找,我们直接去找工作人员问问。”

  “好。”

  虽然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但邮局还是能正常提供邮政服务,同时还兼具着旅游观光的功能。除了办理邮政业务的柜台,这里还有售卖纪念品的地方。

  还有不少人正在长椅上坐着写明信片。

  其中一个老人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那位老人戴着老花镜,旁边还放着一本很旧的法语词典以及一个放大镜。

  此刻,他正颤巍巍地用手翻着词典,然后拿放大镜照了一下,再拿笔誊在了一张棕色的信纸上。

  李思特突然想起来一部电影,《中央车站》。里面的主演朵拉,就是一位在车站帮人写信的人。那时候人们受教育程度低,很多人不认字,他们需要写信给军队里的亲人时,都去找她写信。

  李思特和卓令川说了这个电影。

  卓令川点头,“这个我也看过。而且,”他指着那位老人,“他也是帮人写信的。以前这里是法属殖民地,很多来这里驻军的法国士兵常年无法回家,就会请他给家里人写信。”

  “那我们?”

  “去问问看。”卓令川朝他眨眨眼,“按照节目的调性,他们肯定想让我们向观众传达更多小众的、不被人知的故事,这个老人家一看就很有故事。”

  李思特挑眉,“节目组的套路被你看透了?”

  “好说好说。”

  两人走到那位老者面前,卓令川用法语和他打了个招呼。

  老人似乎有些耳背,但看到两人过来,动作很慢,却很绅士地站起来和他们握手。

  卓令川的法语水平一般,简单说了两句就切换成了英文。

  “我可以听得懂中文。”老人家说,他从法语词典下面拿出一个信封递给卓令川,“我知道,你们在找这个。”

  卓令川双手接过来,“太感谢您了!愿您长命百岁。”

  老人家呵呵一笑,“我在这里写了七十年的信,快写不动了,等我百岁的时候就要离开了,新时代也不需要我这样的老头子了。”

  “像您这样的人,什么时代都会需要的。你已经为很多人送去了慰藉。”

  老人家笑着取下他的老花镜,然后朝两人摆摆手,坐下继续写信去了。

  两人坐在老人对面的长椅上。

  信封里是四张照片,准确来说,是四张碎片,很模糊、很局部,且这四张无法拼成一张。

  “所以我们要找的时光胶囊里,可能有这些照片的剩下的部分?”

  卓令川翻看着四张照片,“有可能是我们之前的一些画面。你看这张,身后好像是钻石岛的城堡。”

  李思特拿过来仔细看了一下,果然在上面看到了城堡的尖顶。

  “这下面还有一句百越语,每张都有百越语,可能是提示。我们要找人翻译一下吗?”

  卓令川笑着看向对面的写信老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结果他们向老人请教的时候,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

  两人无奈,只好拿起照片寻找合适的人。

  邮局里除了游客,其实也有不少本地人,他们至少看到了三对在拍婚纱照的新人,还有许多穿着奥黛的年轻女性。

  李思特问刚刚长椅旁边的一位穿奥黛的女孩,“你是百越人吗?”

  对方有些紧张地看了他一眼,但很快就笑了起来,用蹩脚的英文回答他:“我是百越人,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

  李思特把钻石岛的照片递给她,“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Ricordi scintillanti,意思是……”她想了一会儿,才犹豫地说出几个单词:“memories,brightly,like stars……”她说着还用两个手放在眼睛旁做了个一闪一闪的动作。

  卓令川马上点头,“谢谢,我们明白了。那这张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后在这位奥黛女孩的帮助下,虽然磕磕绊绊,但最后两人还是得出来四句话:闪着光的回忆,与风同行的时光、一瞬间的永恒、梦回绿色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