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雪粒子敲打在军器监的窗棂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叶明望着面前刚刚组装完成的第一百套新式鳞甲,手指轻轻抚过冰冷的甲片。
这些铠甲将在开春后运往北疆,装备大哥叶秋麾下的精锐铁骑。
"侯爷,护心镜的弧度还需要微调。"陈静姝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她抱着一摞图纸走进屋子,发梢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静姝核算过了,若是将弧度再增加五分,防御效果能提升一成。"
叶明接过图纸细看,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计算数据。陈静姝不但考虑了箭矢的入射角度,还加入了距离等变量,精细程度令人叹服。
"陈小姐算学之精,令人佩服。"叶明由衷赞叹,"只是这样一来,模具又得重做了。"
陈静姝浅浅一笑:"静姝已经让王师傅去准备了。新模具三日内就能完成。"
正说着,李天宝急匆匆跑进来:"少爷!宫里来人了,说陛下急召!"
紫禁城内,养心殿的地龙烧得正旺。李云轩面色凝重地站在一幅巨大的疆域图前,太子和几位重臣已经候在一旁。
"叶爱卿来了。"皇帝转身,眉间的皱纹比平日更深,"刚收到边关急报,北胡可汗病逝,其弟阿史那律继位。此人野心勃勃,正在集结各部兵马。"
叶明心头一紧——阿史那律正是当年黑水峡谷之战的胡人统帅,与叶秋有血仇!
"陛下,臣请命增援朔风关。"叶明毫不犹豫地说。
李云轩摇摇头:"不急。阿史那律刚上位,至少需要三个月稳定内部。朕召你来,是有更重要的事。"
他指向地图上的几个红点,"这些是北疆各要塞的军械库存。按你的新式装备进度,最快何时能完成换装?"
叶明快速心算:"现有鳞甲一百套,连发弩三百具。若全力生产,两个月内可再产出鳞甲五百套,连发弩一千具。但若要全面换装..."
"朕明白,远水难救近火。"皇帝打断他,"所以朕要你亲自去一趟北疆,带着工匠和模具,就地生产。同时训练边军使用新式武器。"
太子补充道:"明弟,父皇的意思是,不仅要带去装备,更要带去新的战法。你设计的这些武器,需要配合相应的战术才能发挥最大威力。"
叶明深吸一口气,郑重行礼:"臣领旨。"
离开皇宫,叶明立刻着手准备。他挑选了二十名最优秀的工匠,打包了全套模具和工具,又命军器监赶制一批便携式折叠弩车——这些都是为北疆之行准备的。
回到靖安侯府,叶明刚进门就听见厅堂里传来争执声。
"父亲,儿子必须去!"叶秋的声音中气十足,"北疆形势我最熟悉,三弟需要帮手!"
"胡闹!你的腿伤才好了七分,如何能长途跋涉?"叶凌云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叶明快步走进厅堂,只见大哥叶秋正拄着拐杖与父亲对峙。半年不见,叶秋比上次更加精瘦,左腿虽然还有些不灵便,但腰背依然挺得笔直,像一柄出鞘的利剑。
"大哥!"叶明惊喜地唤道。
叶秋转身,一把抱住弟弟:"好小子!听说你搞出了不少新花样?这次去北疆,可得让大哥开开眼!"
原来叶秋是听闻北疆有变,特意请命的。叶凌云虽然心疼长子伤势未愈,但拗不过他的倔强,最终只得同意兄弟二人同行。
接下来的日子,王府忙得人仰马翻。李婉清亲自监督准备行装,连小丫头叶瑾都忙着帮忙整理图纸。
陈静姝更是日日泡在军器监,与工匠们一起改良模具,使其更便于运输和使用。
正月二十五,出发前夜,叶明在书房最后检查行装。陈静姝突然来访,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木匣。
"侯爷,这是静姝准备的。"她打开木匣,里面整齐排列着十二个瓷瓶,"各种伤药和解毒丹,都已标注清楚。"
叶明心头一暖:"多谢陈小姐。这些日子多亏你相助,军器监才能有如此成就。"
烛光下,陈静姝的睫毛投下细密的阴影。她犹豫片刻,轻声道:"侯爷此去...务必保重。静姝...我们等你凯旋。"
叶明郑重地接过木匣:"一定。"
翌日清晨,一支特殊的队伍从京城北门出发。除了常规的护卫兵马,队伍中还多了二十辆装载工匠和器械的大车。叶明兄弟骑马在前,身后旌旗招展。
城墙上,陈静姝一袭白衣,目送队伍远去,直到消失在茫茫雪原中。
路途遥远,队伍每日天不亮就启程,天黑才扎营。叶明利用这段时间,与叶秋详细讨论北疆形势和战术安排。
"阿史那律用兵狡诈,最喜声东击西。"叶秋指着地图说,"去年冬天,他就派小股骑兵骚扰边境,实则主力在偷偷储备粮草。"
叶明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