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触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神话版三国> 第6626章 有伤文和

第6626章 有伤文和

行下效之下,多少有些问题,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是简单一些,直接让官僚系统见识一下什么叫做匹夫一怒,血溅五步。”法正很是冷淡的说道。

  “其实我是想救的,但是伯达听不进去,他认为还在掌控之中。”诸葛亮叹了口气说道,给司马朗写信的人不少,袁家的信,杨家的信,陈家的信,蒯越的信,但是没用。

  司马朗认为自己做的是合乎规矩的,而诸葛亮当年在葱岭也是死守规矩,压制曹操,有诸葛亮珠玉在前,他因循旧例也不算什么。

  这也是诸葛亮没办法劝的原因,因为他当年还真就是给曹操讲规矩,按部就班,严守规矩一步步的推进,问题是诸葛亮也没这么极端啊,他最起码真的将武器和粮草给曹操按时按点的放过去了,没加一点唯心的操作,说四十四天放过去,四十四天装备粮草肯定到曹操手上。

  司马朗玩的是啥,司马朗玩的是袁杨两家粮尽的时候粮草肯定抵达,什么叫做粮尽的时候?

  司马朗能给个准确的时间,杨众作为杨家的家主都不会和司马朗同归于尽。

  有个时间节点,哪怕稍微长一点,杨众也能想着法子掺着木渣,麸子对付着等到粮食来,毕竟有个节点,杨家就能稳住自家的麾下,这连个节点都没有,稳个锤子,只有自爆!

  你看看诸葛亮在葱岭的时候,敢不敢给曹操来个,等贵霜出兵打你的时候,粮草和物资才会到?那是真的要人死好吧。

  诸葛亮只会说,这些东西需要走流程,你按照流程走完,我多少天之内能送到,你说要加速,抱歉,就是这个流程,你要加速,你就自己想办法。

  全程没有一点坑人的地方,就是实打实的规则如此,你不满意也只能忍着,没啥好说的。

  两者同样是讲规矩,但两者的规矩是两码事,诸葛亮的规矩是可以量化的规矩,司马朗的规矩是很难量化的,偏向于唯心的规矩。

  “其实伯达那边,只要明说支援的粮草需要多少天抵达,哪怕因为中亚当前的大环境导致这个时间稍微长一点,比方说到袁家需要四十天,到杨家需要五十五天等等,各大世家其实也能接受。”糜竺少有的在这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毕竟他其实挺看好司马朗的。

  “是的,伯达只要直说多少天能达到,而不是表示肯定能在袁杨两家粮食耗尽之前肯定送达,都不至于走到这一步。”陈曦点了点头说道,“前者是规矩,哪怕慢点,别人也说不了什么,后者那不是规矩,那是威胁。”

  话说间陈曦看了看诸葛亮,诸葛亮神色沉静,没有说啥,为什么他当年也是讲规矩,却没人说他是在威胁老曹,说白了不就是他有明确的时间点。

  甚至如果你能做好规划的话,甚至可以利用这种规矩,因为诸葛亮就是踩着点,绝对不会早,也绝对不会晚,说这个点就这个点。

  有一说一,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绝对扎死了的规矩,其实也是一种好规矩,最起码真的明了,不存在其他的影响因素了。

  诸葛亮对曹操做的就是这种,让曹操心中憋口气的原因实际上不在于规矩层面的碾压,而是诸葛亮在服务其他人的时候做的太好了,对他曹操的时候就是纯粹的机器人。

  两相对比之下,让曹操很是窝火,而且持续的越久越窝火,哪怕曹操到后面也找到了利用这种规则的手段,依旧会非常的窝火。

  刘备在大脑里面对比了一下,回忆一下自己经历黄巾时代,普通百姓看到瓮中粮日渐减少时的感受,这个时候如果夏粮已经快到时辰,哪怕瓮中之粮日渐减少,百姓也能按捺住内心的焦躁和绝望,继续按部就班的处理自己的事情,等待夏粮。

  如果这个时候是一场大旱之后,根本没有粮食,只能等待说不定什么时候放粮的官员,那么当瓮中之粮日渐减少的时候,内心充斥的恐怕就只剩下绝望了。

  前者哪怕晚几天也能想办法撑过去,而后者晚一两天恐怕就剩下暴动了。

  当年李孚驻守魏郡的时候,宁可拿下长安巡查员也一定要开仓放粮就是知道,官僚在百姓缺粮时许下的放粮诺言一旦不被兑现会发生什么。

  袁杨作为大世家同样也清楚,所以根本不存在在粮食耗尽之前肯定有粮食抵达,只有多少天之内有粮食抵达,前者只是要他们去死而已。

  当然,用司马朗的话来说就是一些交换,但这种交换对于袁杨而言,不如弄死司马朗,让后来者思考一下到底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最起码绝了祸患。

  “这样啊。”刘备叹了口气,多少有些感慨,他也是见过司马朗的,对于司马朗的评价也是挺高的,最起码治理一地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说起来,威硕被刺杀了,新州那边伯达什么情况?”陈曦带着几分奇怪看向郭嘉询问道。

  “不知道,等询问一下袁杨再说,不过威硕人没事,甚至都没受伤,只是受到了惊吓。”郭嘉看向李优说道,示意李优现在就快去发信询问袁杨。

  与此同时袁胤已经收到了陈郡袁氏从新州发来的秘报,这个秘报的核心就是疯狂解释他们并没有刺杀刘琰,他们的刺客才刚落地,还没抵达新州刺史府,干这活的不是他们两家人,请国家仔细查证,真的跟他们没有关系!

  袁胤看完这封秘报背后的汗水都将衣服浸湿了,他终于知道为什么刚刚在闭门会议的时候,居然还有人敢带着秘报去敲门,刘公被刺杀了?我屮艸芔茻!

  别看刘琰一贯低调做人,而且鲁肃在的时候,时不时就扮演鲁肃的手下,可真要说的话,刘琰那也是十二元老之一,是最早跟随刘备的一批人,是天下名士,是半个吏部尚书,掌管汉帝国中高端人力资源的大佬。

  吏部尚书是什么,那是天官!

  这就是刘琰,结果这种人被刺杀了,而且陈郡袁氏还涉及到这件事之中了,袁胤捏着这封秘报矗立在原地,不敢动,完全不敢动!

  送这种东西上去,会死人的吧!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