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找到出兵的理由

  自古以来,总有一批人,他们做出的事情超脱常理,超脱时代局限性。

  就连后人读史,都完全理解不了他们的想法。

  可偏偏,这种匪夷所思的决策,竟能大获成功。

  像是李世民与死囚达成约定,先放他们回去过年,来年再回来自愿接受刑罚。

  这种事情便是放到现代,不说所有人囚犯都逃之夭夭,至少也得逃一半。

  可偏偏这群堪称‘道德洼地’的死囚,竟无一人违背诺言,全都回来了。

  又像是霍去病率领大军奔袭2000多里,跨越了整片大沙漠,打到直接失联,大汉上下都觉得他完蛋了。

  偏偏他带军覆灭匈奴主力,吓得左贤王狼狈而逃,并趁热打铁孤军深入,封狼居胥。

  二百多年后,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魔导师的操作,那更是重量级。

  这老兄手下就两万人,面对王莽四十万大军,这几乎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

  在其他部将都绝望之时,他硬是敢主动出击。

  于是史书就记载了这样的片段:【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后人读史,也难以想象他手中就两万人,是怎么敢和四十万大军拉开阵势的?

  更难以想象,流星雨这种难得一见的天象,这么就恰好出现,又恰好砸在敌营附近的?

  总之,历史中总有一些天选之子,会在关键时刻,做出诡异的决定,取得难以想象的成功。

  按理来说,奉国刚止兵戈不到四个月,又恰逢雪灾,绝非出兵的好时机。

  但李彻脑海中就是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

  出兵!出兵!不要犹豫!

  此刻若是不出兵,日后他将后悔莫及!

  这种疯狂的想法只露出一个苗头,便再也收不住了。

  尽管心中已经惊涛骇浪,但李彻面上仍是沉静如水。

  他看向斥候,温声道:“来人,先安排他去休息。”

  斥候拱手谢恩,自有亲卫带着他下去。

  李彻环顾四周,将众臣的表情尽收眼底,随后又说道:“行了,此事日后再议,诸位先去忙吧。”

  众人的讨论声戛然而止,虽心有不解,但李彻王命已下,也只能先行告退。

  “诸葛哲、霍端孝、钱斌、陶潜、贺从龙、杨璇、陈规......”

  李彻又一口气念出十多个名字。

  “你们留下。”

  刚刚走出大堂的官员们脚步一滞,抬起头互相对视,皆从同僚脸上看出了震惊之色。

  李彻留下的这些人,可是大有说法啊。

  他们要么是掌握了实务的实权大臣,要么是掌握兵权的奉军高层。

  唯有一个陈规级别差了一点,但这位爆破鬼才可是殿下的宝贝,掌控着奉国最强的致胜法宝——火药!

  众人心生惶恐,殿下这是何意?莫不是要用兵?

  冬天用兵,可是兵家大忌啊!

  留在大堂内的人也是满脸严肃,齐齐用疑惑的眼光看向李彻。

  李彻对此置若罔闻,只是斜靠在王位之上,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堂内寂静无声,气氛一时间变得诡异起来。

  忽然,大堂的柱子后面传来一道轻响。

  十几道目光齐射而去,一只橘黑相交的大猫咪呆立当场,默默将大爪子从柱子上放了下去。

  小松:怎么个事?本虎磨个爪子都不行吗?

  李彻也从沉思中惊醒,看向一脸懵逼的小松,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小松立刻屁颠屁颠地跑到李彻脚下,身体舒张开来,发出咕噜咕咕的响声。

  李彻伸手揉了揉小松的大脑袋,抬头看向众人,缓缓开口道:

  “本王欲征讨高丽!”

  听到李彻的话,众人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不可!”陶潜连忙出声,“殿下万万不可!”

  对于老先生的打断,李彻倒也不怒不恼,只是反问道:“陶先生若有异议,但说无妨。”

  陶潜立刻出列,满脸忧色地劝阻道:

  “殿下,我中原王朝自古就有‘六腊不交兵’的说法。冬季开战何其困难,军队保暖和后勤运输皆是难以保证,关外天寒地冻,士卒更易冻死伤多。”

  “况且我奉国刚刚安稳下来,占据了大面积土地,又有玻璃收获钱粮无数,正是休养生息之机,与民更始之时。”

  “高丽国虽内乱,但毕竟只伤了人和,还占据着天时地利。”

  “殿下此刻仓促出兵,万一有所闪失,岂不是将此等大好局面拱手相送?实乃不智之举啊!”

  “殿下需知道好战必亡的道理!”

  陶潜这话完全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