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触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第248章 孙权归南,孔明治荆

第248章 孙权归南,孔明治荆

  建安十四年春末,四月辛巳之日!

  许都宫阙悬九丈红绡。

  孙权着上公衮服乘四辔金辂入殿。

  曹氏女凤冠九凤衔珠,与孙权腰间白玉佩相叩成韵。

  可谓尊贵至极。

  下车后,孙权身后武仪相随,以做迎娶之姿。

  曹操领公卿进献贺言,甚至皇帝刘协都送来了庆贺之礼。

  整个婚礼可谓奢华无比,顺利非常。

  孙权表面谈笑风生,对新妻呵护备至,但心中所虑甚多。

  他在思考如何逃脱许都,回归江东,又不让母亲为曹操所挟。

  婚礼结束,庆宴三日。

  到了送孙权归江东的时候。

  然而,曹操却不露面了。

  而是给孙权留了一封信:

  “贤婿,今日你与孤女喜结连理,孤愿你二人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孤遣许褚、阚泽助你二人归江东。

  小女便交予贤婿悉心照料,万要善待于她!

  现刘备趁乱坐大,四处扩张,已成孤心腹大患。

  孤早年与文台联手,驱逐董卓。

  今盼与贤婿联手,共讨刘备。

  待大功告成,贤婿凭此殊勋,定能位极人臣,光耀孙氏门楣。

  希望贤婿莫要受刘备所蛊惑,以天下大业为重。

  亲母欣往皇都美景,暂留于此,由令弟照顾,贤婿切勿挂怀。”

  曹操的话看似诚恳殷切,但终究暴露了嘴脸。

  但孙权有什么办法?

  现在的他看似自由,但见不到曹操,亦见不到国太。

  说是让许褚与阚泽护送其归江东,可所携精兵强将俱是许褚亲信,他能怎么办?

  好在,关键时刻,阚泽说出了营救国太之策。

  “主公请先归江东,到时,公瑾会以江夏北境换取国太归吴。若其允之,舍一江夏,乃换不被曹贼所挟。若其不允,主公可以孝义为名,发兵北上,再攻合淝,亦不为其所挟也!”

  事到如今,孙权别无他法。

  他亦心知,自己此去,母亲可能会选择自裁。

  他可效仿张鲁之于刘璋,以为母报仇的名义再与刘备联盟,攻打曹操。

  那么问题来了。

  他会因此承不孝之名,为天下人所不齿吗?

  未必!

  因有前车之鉴。

  张鲁母在成都而反刘璋,致母弟遭戮,此本为不孝之举,却因其立反刘璋为未遭天下人指责。

  高祖刘邦,父陷落于项羽之手,亦有:“幸分我一杯羹。”之言。

  孙权弃母归南,实属无奈。

  其母弟倘若身死许都,他若能杀妻祭天,领江东义士反抗曹操,在天下人看来,亦是孝义之举。

  便有人诟病,亦不会损其英名。

  想来,此乃周公瑾为其筹设之玄策也!

  那么问题又来了。

  吴国太若真身死江东,孙权会不会因此而伤心和难过?

  伤心和难过是一定的。

  但决不会有表现出的那么伤心难过。

  孙权亦是枭雄,为竟大业,可将亲情置于次席。

  于是,孙权应允,与阚泽往江东而归。

  荆州,江陵。

  在曹操与江东博弈的这段时间,诸葛亮并未做出任何扩张的举动。

  他给鲁肃写信,表达的意思是:乃虑吴主陷身江北,忧其安危,故不敢鲁莽行事。

  但诸葛亮并非什么也没做。

  他暗布十策:

  一修防务,筑烽火台、练水师、调兵布防;

  二抚民生,复六门陂水利、减赋劝农、推广耦犁;

  三安流亡,分荒田、贷耕牛、整饬吏治;

  四结士族,广纳才俊,设制铨选,按功分禄;

  五设疑兵,虚置粮仓、暗置疑营,沿江布蛮兵斥候。

  六重工械,改霹雳车,制木牛流马,造连弩以配精兵。

  七兴桑锦,选良种桑树广植于荆州诸郡,设锦官署督造。

  八精军政,选壮兵以优战,裁弱军以屯田。

  九设军塾,精荆州军将劝学之风。

  十倡简行,严婚丧铺张、裁节庆仪制、营帐务实用;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