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触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英烈传奇> 第203章 车马通衢连四方,睢阳新路启宏图

第203章 车马通衢连四方,睢阳新路启宏图

  这条路宽三丈,用青灰色的条石铺就,平整光滑,马车驶过,几乎听不到颠簸声。路两旁,每隔十里就建了一座驿站,供行人歇脚、换马。

  通车那天,睢阳百姓倾城而出,围在路边,像过节一样热闹。

  龙天策亲自乘坐一辆马车,从主城出发,驶向运河码头。车轮碾过平整的石板,平稳得让人惊讶。车窗外,百姓们欢呼雀跃,孩子们追着马车奔跑,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真平啊!” 同车的刘晔,撩开车帘,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物,感叹道,“以前走这条路,至少要两个时辰,现在半个时辰就到了!”

  “这还只是开始。” 龙天策笑道,“等所有路都修通,睢阳的货物,三天能到神都,五天能到淮南,成本能降三成,利润能涨五成。到那时,你再看睢阳的变化。”

  马车抵达运河码头时,码头上的商户、船工早已等候多时。

  “龙太守!路通了!我们的丝绸,明天就能运到淮南!” 一个绸缎商激动地喊道。

  “我们的瓷器,再也不怕颠簸碎了!” 瓷窑主也笑得合不拢嘴。

  通车仪式上,龙天策挥起铁锹,为路边的“通衢碑”培上最后一抔土。碑上刻着八个大字:“路通八方,富我睢阳”。

  接下来的两年里,睢阳境内的道路,如蛛网般蔓延开来。

  向东的路,让运河的货物能快速运抵睢阳腹地,民用铺的物资供应更加便捷;

  向西的路,连接了陈留的粮仓,睢阳的粮食储备更加充足;

  向南的路,打通了与淮南的商道,睢阳的手工艺品、铁器,源源不断地运往南方;

  向北的路,接入了河南道主干道,让睢阳与神都的联系更加紧密。

  道路通了,变化立竿见影。

  外地的商人,不再因路途艰险而却步,纷纷来睢阳做生意,客栈、酒楼生意兴隆;

  本地的农户,粮食、蔬菜能及时运到市场,卖得更快、价钱更好;

  工匠们的产品,能销往更远的地方,订单越来越多,作坊越开越大;

  甚至连女子夜校的学员,都能沿着新修的路,去邻近的州县交流学习。

  曾经被称为“百年贫困”的睢阳,因为这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彻底焕发了生机。商铺林立,车马喧嚣,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连说话的底气,都比以前足了。

  新篇章:大道通途,未来可期

  三年后,当最后一段通往偏远山村的土路修好时,龙天策再次站在城楼上,俯瞰着脚下的睢阳。

  曾经泥泞的乡间小道,变成了平整的石板路、黄土路;曾经闭塞的村落,如今能看到往来的商队;曾经因交通不便而滞销的物产,如今成了远销外地的“睢阳特产”。

  “你看,” 玉倾城走到他身边,指着远方尘土飞扬的官道,“以前你说‘要想富先修路’,还有人不信,现在信了吧?”

  “信了就好。” 龙天策笑着点头,金眸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路通了,不仅是车马能走,更是人心能通,商机能通,未来能通。”

  他想起刚回睢阳时,百姓们期盼的眼神;想起修路时,工匠们挥汗如雨的身影;想起第一条路通车时,百姓们欢呼的场景。

  这条路,劈开的不仅是山川阻隔,更是睢阳“百年贫困”的宿命;这条路,连接的不仅是城镇村落,更是睢阳与外界的交流,与未来的希望。

  “这才是真正的‘新篇章’啊。” 龙天策轻声道,声音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

  远处的官道上,一队满载货物的商队正缓缓驶来,马铃叮当,笑声朗朗,驶向充满希望的远方。而睢阳的未来,也正如这不断延伸的道路,通向越来越广阔、越来越富裕的明天。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