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只是需隐秘行事

  赴港前,大领导曾醉后透露,因资金挪用,许多项目被迫停工,这给当时的何雨柱带来极大压力。

  新时代固然伟大,但也百废待兴。

  旧时代掌权者的贪腐导致金银流失,致使新政府贫困,百姓与国家皆贫弱。

  然而,这个时代的人们充满干劲。

  何雨柱初到香港时,负责人直言愿为理想献身。

  几次与基层干部共餐,他借机擦泪。

  观看电影《长津湖》时便已感动至深,亲历现实更令他感慨万千。

  在这变革的时代里,即便何雨柱是个穿越者,也被深深触动,逐渐发生改变。

  原本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娶妻生子,把此处视作影视剧中“副本”

  的何雨柱,早已融入这片土地。

  当大领导讲话时,现场陷入短暂沉默。

  尽管他们已取得不少成就,但如果因疏忽损坏设备,哪怕付出生命代价也无法弥补国家损失。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所有副厅级干部的共识。

  先前还热闹非凡的气氛,此刻变得凝重。

  何雨柱明白大领导施压的目的,预料会有转机,内心却依旧感慨万千。

  “各位只要清楚自身职责就好。

  何厂长之前已对你们进行过培训,相信大家都认识到了培训的价值。”

  大领导深谙此道,尤其在培训期间设立排名和荣誉激励机制,能有效激发学习热情,使成效显着。

  那段持续半年多的培训成果斐然,连当初挑剔的厂长调离后也坦言后悔。

  “何厂长确实有一套,和他相比,我这半辈子活得简直毫无意义。”

  虽然这话带着玩笑成分,却也表露了他的态度。

  如今龙国再无如此年轻的厂长,别说厂长,连主任级别都鲜见这般年轻的身影。

  多数人年纪更接近何大清或许大国,甚至更大。

  因此,在非原则性问题上,何雨柱对他们多持宽容态度——开玩笑除外。

  身为两世四九城的居民,这种贫嘴习性始终难改。

  “年轻人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这是自然现象,不必过于自卑。

  既然有人勇于创新,那诸位的任务便是保持稳定。

  关于培训的事,我会和何雨柱单独沟通。

  你们只需专注生产,年后会根据情况分别批准扩大规模的提议。

  若有分厂员工想增加收入,可安排周六日加班,或调整部分人员从白班转为夜班,以提升产量。”

  大领导虽感无奈,但现状确实令人鼓舞。

  上半年在钢铁行业的投入巨大,如今若想进一步扩展,仍需资金支持,培训、食宿等都需要成本。

  上级已明确要求,必须让投资回报数倍后才能继续推进。

  就像农耕领域,每当见到他,农民们总带着质疑的眼神,仿佛在说:“你投入这么多资源,又拥有如此优秀的人才,结果却这般平庸?”

  “眼下正是节衣缩食的时候!另外,各分厂虽然产量领先,但绝不能忽视温室大棚的重要性。

  上级对此下达了严格指令,因应天灾人祸,农业收成依然捉襟见肘。”

  会议结束后,其他厂长陆续离开办公室,唯独何雨柱被留下来。

  “我说大领导,难道上面真是这么传达的?

  照理说我早该有所成就了。”

  何雨柱的大伯曾提到,他展现才华的时间较晚,可能会受到影响。

  而他研发的粮食增产技术虽在推广,但见效尚需时日。

  这次并非大领导要求留下何雨柱,而是他自己主动提出的。

  “钢铁产值的数据如何?”

  何雨柱漫不经心地问。

  “仅半年,便接近过去几年的总和……”

  大领导答道。

  “过去几年合计不过2000万吨,今年半年就超过1000万吨了吗?”

  何雨柱故意表现出惊讶。

  其实,在他心中,这些数据还远未达到理想状态,现有设备的潜力尚未完全挖掘出来。

  若改为24小时不间断生产,产能还能再翻一倍甚至更多。

  直接达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生产力水平!

  到那时候,国际竞争力将大幅提升!

  "行了,我明白这都是你的功劳,有话直说吧。

  "

  大领导苦笑着说道。

  "那个...冉秋叶最近怎样?"

  何雨柱兜了这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