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时期,有一座依山傍水的宁静小镇,名为清泉镇。镇边有一条宽阔的大河,河水清澈见底,滋养着两岸的农田和百姓。平日里,渔夫们清晨便驾着小船出河捕鱼,妇女们在河边洗衣,孩子们在浅滩处嬉戏玩耍,一片祥和欢乐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长。不知从何时起,河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水怪。这水怪身形巨大,形似蛟龙,却面目狰狞,长着满嘴锋利的獠牙,浑身覆盖着厚厚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诡异的光芒。它时常在河中兴风作浪,掀起滔天巨浪,将渔夫们的小船打翻,许多渔夫因此葬身鱼腹。而且,水怪还会上岸,闯入村庄,吞噬牲畜,吓得百姓们人心惶惶,纷纷紧闭家门,不敢外出。
镇上的里正心急如焚,他召集了镇上的青壮年,组织了一支捕怪队,准备合力消灭水怪。他们准备了长矛、大刀、弓箭等武器,还打造了一艘坚固的大船,打算在水怪出现时与之决一死战。
一天,阳光明媚,河水波光粼粼。突然,原本平静的河面涌起巨大的漩涡,紧接着,水怪那庞大的身躯从水中猛地窜出,张开血盆大口,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咆哮。捕怪队的队员们虽然心中害怕,但还是鼓起勇气,驾驶着大船朝着水怪冲去。他们手持长矛,朝着水怪刺去,可水怪的鳞片坚硬无比,长矛刺在上面,只溅起一串串火花,根本无法对它造成伤害。水怪被激怒了,它用力甩动尾巴,将大船打得摇摇欲坠,不少队员被甩进了河里,瞬间被汹涌的河水吞噬。
就在大家绝望之时,一个疯疯癫癫、衣衫褴褛的和尚摇着破蒲扇,慢悠悠地走进了清泉镇。他正是济公。济公看着惊慌失措的百姓和伤痕累累的捕怪队队员,哈哈一笑,说:“诸位莫要惊慌,贫僧自有办法退这水怪。”
里正听了,半信半疑地说:“大师,这水怪凶猛无比,我们这么多人都拿它没办法,您一个人能行吗?”济公拍了拍胸脯,说:“里正放心,贫僧虽看似疯癫,却有些神通。你们只需按贫僧说的去做,定能退敌。”
济公让里正找来一头宰掉的肥猪,在猪的肚子里塞上大量的辣椒。然后,他带着众人来到河边,将塞好辣椒的肥猪丢进河里。水怪闻到肥猪的气味,立刻从水中冒了出来,它看到肥猪,兴奋地张开大口,朝着肥猪扑去。
水怪吞下肥猪后,被辣得不行,拼命地甩动身体,想要减轻痛苦。
济公趁机拿起破蒲扇,口中念念有词,然后朝着水怪轻轻一扇。刹那间,一阵狂风刮起,河面上涌起巨大的波浪,形成了龙卷风。将水怪卷入了龙卷风之中。水怪在龙卷风中拼命挣扎,但却无法挣脱。过了一会儿,龙卷风刮到岸上,渐渐停息。水怪掉在河边空地上,奄奄一息。
百姓们见水怪被制服,纷纷欢呼起来,他们对济公感激不已,纷纷围上来,要给济公磕头谢恩。济公连忙摆手,说:“诸位莫要如此,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贫僧应该做的。”
然而,济公知道,这水怪只是暂时被收复了,很快还会恢复回来。于是,他决定在河边做法,把水怪变成石头,封印起来,防止水怪再次作怪。他走到那块河边空地,盘腿坐下,闭上眼睛,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一道金色的光芒从天上射下来,降临到空地。那光芒越来越亮,朝着水怪照去,将水怪牢牢地包在其中。金光消失后,水怪已经成了石头。
做完这一切后,济公站起身来,对里正说:“里正,贫僧已设下封印,这水怪短时间内无法再出来作恶。但你们也要时刻警惕,莫要破坏这河边的水怪石头,以免激怒河神,引来更大的灾难。”里正连连点头,说:“大师放心,我们一定会牢记您的教诲。”
从那以后,清泉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渔夫们重新驾着小船出河捕鱼,妇女们在河边洗衣,孩子们在浅滩处嬉戏玩耍。而济公妙计退水怪的故事,也在小镇上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佳话,激励着人们要勇敢面对困难,用智慧战胜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