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年间,灵隐寺里有个疯疯癫癫的和尚,法号道济,人们都唤他济公。他平日里衣衫褴褛,手持一把破蒲扇,看似疯傻,实则心怀大智,专爱管人间不平之事。
话说有一日,济公晃晃悠悠地来到了一座繁华的小镇。镇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原来是当地知府大人的公子要娶亲。可这娶亲的阵仗却透着一股邪乎劲儿,迎亲队伍前不见新郎的喜色,只有一帮如狼似虎的家丁,满脸横肉,咋咋呼呼地驱赶着路人。
济公挤在人群里,伸长了脖子往花轿里瞧,嘴里还嘟囔着:“这喜事办得咋跟哭丧似的,莫不是里面有啥隐情?”旁边一位老者叹了口气,轻声说道:“大师有所不知啊,这知府公子是个出了名的恶霸,平日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今儿娶的这姑娘,本是镇上王铁匠的女儿,生得如花似玉,心灵手巧。那知府公子见了,便起了歹心,强逼着王铁匠把女儿嫁给他,不然就砸了铁匠铺,还要把王铁匠抓去坐牢。”
济公听了,眉毛一竖,眼睛里闪过一丝怒火,嘴里却嘻嘻哈哈地说:“有趣有趣,这等恶事,贫僧今日倒要管上一管。”说罢,他便摇着破蒲扇,大摇大摆地朝着知府府邸走去。
到了知府府邸,只见大门紧闭,门口的家丁一个个凶神恶煞般地守着。济公也不理会,径直走到门前,扯着嗓子大喊:“知府大人,贫僧前来贺喜啦!”家丁们见是个疯和尚,便不耐烦地挥挥手,喝道:“去去去,哪来的疯和尚,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哪有你贺喜的份儿!”
济公却不恼,依旧笑嘻嘻地说:“贫僧可是带着厚礼来的,这礼可不一般,能保知府大人官运亨通,福寿双全。”家丁们一听有厚礼,又见济公说得煞有介事,便半信半疑地进去通报了。
不一会儿,家丁出来把济公领进了大厅。只见知府大人正坐在主位上,肥头大耳,满脸油光,旁边坐着他的儿子,一脸的骄横跋扈。济公上前,双手合十,嬉皮笑脸地说:“恭喜知府大人,贺喜知府大人,贫僧这礼啊,就在这破蒲扇里。”
知府大人一听,差点没气晕过去,怒喝道:“你这疯和尚,敢来消遣本官,来人,把他给我轰出去!”济公却不慌不忙地说:“大人莫急,贫僧这蒲扇虽破,却能扇出奇风。这风一吹,能让大人您升官发财;这风再一吹,能让那作恶之人遭报应。”
知府大人听了,心中一动,觉得这疯和尚或许真有些本事,便耐着性子说:“那你且扇扇看。”济公拿起破蒲扇,轻轻一扇,顿时,一阵狂风刮起,吹得大厅里桌椅乱晃,杯盘狼藉。知府大人和他的儿子吓得脸色苍白,连忙躲到了桌子底下。
等风停了,知府大人从桌子底下爬出来,恼羞成怒地说:“你这疯和尚,竟敢在本官面前施展妖法,来人,把他给我拿下!”家丁们一拥而上,将济公团团围住。济公却不反抗,只是哈哈大笑起来:“大人,您先别急着抓贫僧,贫僧还有话要说。您可知您儿子今日娶的这姑娘,本是月宫中的仙子下凡,若您强行将她留下,触怒了天庭,您这知府的乌纱帽可就保不住啦!”
知府大人听了,心中有些害怕,但还是嘴硬道:“你休要胡言乱语,本官岂会信你这疯和尚的话。”济公说:“大人若不信,贫僧可带您去新房一看。”知府大人想了想,便带着一群家丁跟着济公来到了新房。
到了新房门口,济公让家丁们都在外面等着,自己和知府大人进了屋。只见新娘子坐在床边,哭得梨花带雨。济公走上前去,轻声说道:“姑娘莫怕,贫僧是来救你的。”说罢,他从怀里掏出一颗药丸,递给新娘子说:“姑娘把这药丸吃了,贫僧自有办法带你离开这里。”
新娘子吃了药丸,顿时觉得浑身充满了力气。济公又从袖子里拿出一张黄符,嘴里念念有词,然后将黄符往新娘子身上一贴,新娘子瞬间变成了一只小鸟,然后飞起来。知府大人看得目瞪口呆,以为自己见了鬼。
济公拿着破蒲扇,对着知府大人说:“大人,您看这姑娘已经变成小鸟飞起来了,您若还不醒悟,继续作恶,日后必遭天谴。”知府大人这才知道自己遇到了高人,吓得双腿发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说:“大师饶命,大师饶命,我以后再也不敢作恶了。”
济公哈哈一笑,拿起破蒲扇,领着变成小鸟的新娘子走出了新房。到了府外,济公对着小鸟轻轻一吹,小鸟又变回了新娘子。王铁匠早已在府外等候,见女儿平安无事,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忙拉着女儿给济公磕头谢恩。
济公摆摆手说:“不必客气,贫僧只是做了该做之事。你们快回家去吧,以后若再遇到什么难事,尽管来灵隐寺找贫僧。”说罢,济公便摇着破蒲扇,哼着小曲,大摇大摆地离开了小镇,继续他的云游四方、惩恶扬善之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