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领兵

  众多文臣听到这话,一副见鬼似的望着陆玄。

  这是他一个不学无术的废物能说出的话?太君私下教他了?

  还不待他们开口反驳,就听陆玄继续开口道:“大秦一旦和亲退让一次,以夏国的野蛮,只会得寸进尺,索要更多,对付贪得无厌的豺狼,软弱是行不通的!”

  “今日联一次姻,明日或可割一城,而夏兵又至,该当何为?大秦是陛下的大秦,也是天下百姓的大秦!”

  听到这话,那些主战派的文臣武将顿时眼前一亮。

  他们在朝中本就势微言轻,所以沉默寡言者居多,但此刻有人敢站出来,哪怕是个平日不学无术的纨绔,但这一番话也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夏国看似强大,实则野蛮之国,其国主穷兵黩武,早已怨声载道。不得民心者,有何惧哉?陛下要是一味退让,那史书之上,功过难评!”陆玄毫不客气道。

  “住嘴!陛下忧国忧民,岂是你可以随意诋毁!”

  “如此大逆不道之言,驸马身为朝臣,岂能说出?简直罔顾君纲!”

  “驸马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自可天下无敌,然而夏国铁蹄是凶恶的豺狼、是下山的猛虎,驸马如此轻蔑之言,将我大秦战死的将士置于何地?”

  以礼部尚书为首,众多文臣脸色大变,指责之声铺天盖地的朝着陆玄倾泻了过去。

  不论是陆玄强硬的好战言辞,还是含沙射影陛下,在他们看来,都是十恶不赦的言论!

  “够了!”

  女帝冷言出声,上位者的威严迸发,朝臣顿时安静了下来。

  她饶有兴趣的看着陆玄,这家伙胆子不小啊,居然敢这般指责她。

  不过这口才倒是不错,比那些大臣强多了。

  但朝臣说的也没错,行军打仗并非纸上谈兵,夏国不缺能征善战之辈,贸然出兵后果远非现在的秦国可以承受。

  “陆爱卿年龄不大却心有抱负,这很好。但行军打仗并非爱卿动动嘴就能解决的,夏国兵强马壮,好战之名,响彻天下,多少王朝败在他们铁蹄之下,此事关乎大秦黎民百姓,岂是你寥寥数言就能对抗的?”

  众多文臣闻言,纷纷点头称赞道:“陛下深谋远虑,为大秦计,为百姓计!”

  “好战必亡,夏国兵强马壮,此诚不可与争锋,驸马还是务实一些,少说些奇谈怪论,以免贻笑大方。”

  “和亲是损失最小的办法,不然一旦战事起,事情就会变得难以预料,于大秦不利!”

  大部分文臣神色凝重的开口,驳斥陆玄之前的言辞。

  陆玄见此,只觉得满殿都是朽木,不由得摇头道:“一旦和亲求和,夏国定会认为我大秦是软弱可欺之国。之后得寸进尺,步步紧逼,甚至会引得其他几国联手分割我大秦,这样的局面你们可曾想过?”

  礼部尚书冷哼一声,“世子说的这么冠冕堂皇,忧国忧民,不过是因为这次和亲对象是谢婉莹罢了,事关大秦今后国运,世子莫要为了一己之私,使大秦陷入刀兵祸乱之中。”

  “只要是我大秦的子民,任何一人,我都会管!”

  陆玄目光如炬的盯着礼部尚书,不留情面的回怼道:“男子定国安邦,女子维系家中,如果要靠着女子平定战乱,那我等堂堂七尺男儿有何颜面立世?这次靠谢婉莹,下次呢?”

  “若是还有他国和亲,将你们的女儿、妻子,封郡主、县主也都给出去和亲吗?”

  “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只有将狼子野心的敌国打服气,他们才不会生出觊觎之心,以攻为守,才是王道!”

  陆玄的一番言辞,气势如虹,很多大臣被怼的不敢继续开口,低头生着闷气。

  而陆玄说到最后,直接看向了龙椅上的女帝,“陛下,微臣愿领兵出征,为大秦平定边疆!”

  口说无凭,不如用事实来证明!而且让这些家伙出征,陆玄也是不相信的。

  大殿死寂了片刻,众人无不惊愕的望着主动请缨的陆玄。

  战争并非儿戏,一旦上来战场,生死难料。

  一向纨绔的世子,竟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女帝轻呵一声:“带兵?你带过兵马?你可知粮草如何运输?你可知军中如何进城?你可知如何布局作战?”

  一连串的发问,如大山般迎面压来,陆玄这才切实体会到了女帝的那种帝王威严。

  长得这么好看,还挺凶,不如他家婉莹。

  心里腹诽一句,陆玄当即答道:“微臣领兵,并非为将,而是帅。为帅者,当知人善任,赏罚分明。”

  “再者军中将士,戍边卫国,心系我大秦不假,但也所求封妻荫子,封侯拜相。战时予以重赏,杀十人者赏银百两,斩百人者赏银千两,杀夏国将领者封爵,战死者家人脱离贱籍。此等重赏之下,必士气大涨,与夏朝一战,夏朝必定轻敌,此长彼消,此战可定!”

  “至于兵法,微臣说略懂诸君也不信,不妨让我小试一番,兵将无需多,三千足以。”

  小主,

  女帝听后微微点头,三千的兵她还是能拨出来的,何况她也想看看陆玄到底是否有真本事。

  “那便依陆爱卿所言,功成则赏,功溃则罚,可有异议?”

  “微臣无异议!”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