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生存一月以上的精锐斥候!”
“末将遵令。”
“李广!”
“末将在。”李广手指微动,仿佛已经搭上了弓弦。
“神射营,箭出必中!每人每日,箭术训练不得少于四个时辰!一月后,朕要亲验百步穿杨!”
“末将必不辱使命。”
“华雄!”
“末将在!”华雄咧嘴大笑,战意高昂。
“虎贲军,是我大唐最锋利的獠牙!一月之内,把他们的血性,给朕彻底激发出来!让他们变成一群真正的饿狼猛虎!”
“陛下放心!保证让那群兔崽子脱胎换骨,见了血就嗷嗷叫!”
李君亦转向文官队列:“和卿!”
“臣在!”和珅连忙应声。
“户部商行之事,立刻去办!一月之内,朕要看到实实在在的银子和粮食进来!”
“臣遵旨!一定办得妥妥帖帖,让陛下满意!”
“房相,李相!”
房玄龄与李儒同时出列,拱手:“臣在。”
“朝政运转,军校筹建,新兵招募,军备扩充,诸般繁杂事务,由你二人协同姚大师,给朕稳妥推进!”
“臣等必竭尽心力,不负陛下重托。”
姚广孝双手合十,微微躬身:“贫僧定当尽力,与二位相爷同心协力。”
夜色越来越浓,太极殿内却灯火通明,一股昂扬奋发、锐意进取的精神在空气中激荡。李君亦看着眼前这些汇聚一堂的能臣猛将,胸中豪情万丈。有此等班底,何愁大业不成?那看似遥远的青州,已不再是镜花水月!
“好了,都散了吧。明日起,各司其职,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朕的宏图霸业,全力以赴!”
“遵旨!”众臣齐声应和,带着各自的心思和任务,依次退出大殿。
很快,偌大的殿内只剩下李君亦和姚广孝二人。
“陛下可还有吩咐?”姚广孝合十垂首,静立一旁。
李君亦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无他事,大师也早些回去歇息吧。”
姚广孝却并未立刻离去,反而上前一步,声音压得更低:“陛下,贫僧近日夜观天象,感应青州方向气运流转,似有变数,恐非吉兆。怕只怕,那边已经嗅到风声了。”
李君亦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大师此话怎讲?”
“昨夜星辰轨迹微乱,东方本该昌盛的紫气却显得晦暗不明,反倒是有一股若有若无的煞气在悄然凝聚。此非太平之象,贫僧推测,青州诸国恐怕已在暗中勾连,对我大唐生出了防备之心。”姚广孝语气依旧平静,话语间却透出一股山雨欲来的沉凝。
“那…我们是否需要调整计划,提前发兵?”李君亦眉头微蹙,问道。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姚广孝缓缓摇头,“陛下,兵法有云,欲速则不达。我大唐新得强援,固然士气如虹,但也如新铸之剑,需千锤百炼,方能锋锐无匹。此时根基未稳便贸然东进,锐气易挫,反易陷入他人算计之中,非上策。”
李君亦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大师言之有理。”
确实,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纵有系统相助,也不能得意忘形,根基稳固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