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上。
总而言之,这就是一场关于人事变动的盛大场面。
赵立春要告别汉东的消息传了一年又一年,现在终于到了真要走的时刻。
说起来。
有些人对他的离开简直是迫不及待。
不仅仅是那个传闻中将要接班的高育良。
就连赵家自家的“把门人”李达康,也恨不得他快点走。
赵立春要离开汉东,已经是大家伙儿的共同期望了。
他要是再不走,就算上头没意见,底下的人恐怕也要闹腾起来了。
或许……
现在已经有人开始闹腾了。
所以这半年来,赵立春明显感觉到自己在汉东的影响力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别的不说,就拿现在的京州柿长祁同伟来说,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瞧瞧祁同伟这一年干的那些事,哪一桩不是在试探呢?
当然了。
以赵立春的度量,才不会把这些小事放在心上。
还是那句话,这是人之常情嘛。
谁不想往高处爬呢?
你去京城的事已经定了,别人往上爬的路可不能被堵死。
而且越是这种紧要关头,赵立春越能感受到下面人的紧张和不安。
因为他自己,心里也有这样的感觉。
赵小惠不知道该怎样去安慰父亲。
因为她明白,父亲根本不需要安慰。
他需要的,或许只是一个陪伴。
或者是一个倾听者。
赵小惠虽然是老赵家的二丫头,在家里也不算特别受宠爱。但不知怎的,她却特别受父亲赵立春的喜爱。其实原因也不复杂,赵小惠太懂老赵了,她知道怎样能让父亲开心。
“新的安排定下来没?”赵小惠问道。
这个问题,才是让老赵最头疼的地方。
“上头还在商量着呢。”
赵小惠心里咯噔一下。“还在商量”的意思不就是到现在还没个准儿嘛!
这可不是件小事!父亲退休的准备都已经做好了,可新的安排一直悬在空中。赵小惠和父亲一样,都觉得有股无形的压力。
按照老规矩,现任领导推荐的人选,上头一般都会批准的。毕竟职位越高,越讲究个稳定。而且老赵推荐高育良和李达康的事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要是这时候突然变卦,底下人肯定要有反应。消息已经传得满城风雨了,大家都在盯着呢。现在人心惶惶的,都在忙着找门路、铺路子。可以说是大局已定,结果突然冒出个意外,谁能不慌呢?
老赵现在是最虚弱的时候,既没法左右上头的决定,也没法给底下人吃颗定心丸。他现在就像个快要下船的乘客,再也不是那个掌控全局的掌舵人了。
在汉东大院里,高育良还在打电话,已经打了快半个小时了。祁同伟一直在旁边听着,他知道这是赵立春打来的,具体说了什么不清楚,但结果祁同伟心里有数。高育良的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有点游离,不像平时那么果敢。
最后,高育良结束了通话,默默地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过了好一阵子,他才望向祁同伟,叹了口气,“或许你说得对,上面还在商量**书纪的人选。”
祁同伟连忙劝慰:“老师,您别急,既然还在商量,那就还有戏!”
高育良摆摆手,“你就别宽我的心了。说实话,你看得比我明白。”
“也许是我当局者迷,反倒是你这个局外人看得更清楚。”
祁同伟不甘示弱:“老师,我也在局里混呢!您要是上不去,我的路也不好走!”
“反正咱俩都在局里头,谁也别想置身度外。”
此刻,高育良渴望有人能理解他的难处。他点了点头,重新把眼镜戴上。
其实,祁同伟这一年多来一直在帮他调整心态,让他逐渐接受可能当不上**书纪的现实。
事情真的来临时,高育良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他也接受了。至少不用像以前那样满怀憧憬,最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对高育良来说太残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