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就像韩亚讲的,昌武得摆脱只靠资源的老路子,得发展港口才是硬道理。
祁同伟也是这么想的,他想让昌武变成汉东的物流枢纽,港口就是关键。
所以在这一点上,他和韩亚想到一块儿了。
两人都琢磨着怎么发展昌武的港口。
但有一点韩亚没跟祁同伟说,祁同伟心里却明镜似的:
昌武的港口航运,一直被赵家牢牢把控着。
想发展昌武区,甚至改造它,就绕不开赵家这道坎儿。
祁同伟面前就两条路:
要么把赵家收服了,
要么就把赵家给除了。
对祁同伟来说,
收服赵家那事可复杂多了。
祁同伟没耐心跟当地的势力集团耗下去。他打算直接把赵家从昌武区给摘掉。这对祁柿长来说是解决昌武区问题、推行正策的快捷方式。他太忙了,得同时管好几个区,比如古城区和光明区,都比昌武区棘手。要是陷在昌武区的泥潭里,李达康肯定会趁机反击,那之前的努力就都白搭了。所以得速战速决,搞定昌武区再去别处就轻松多了。
祁同伟从抽屉里翻出早就备好的昌武区资料,琢磨着,赵啸声手里有张王牌,但他祁同伟手里有更厉害的棋子。他拿出一份人事档案——汉东警厅刑事总队正委严国华的。现在祁同伟想动谁,都不用亲自动手,关键是会用人才行。为了避免走漏风声,他绕过市里,直接找高育良老师把严国华给调来了,组了个秘密调查组,好好查查昌武区的那档子事,好给城区改造扫清障碍。
赵啸声一听昌武区要改造,立马去找刚从市里回来的区长韩亚。平时他可能还会收敛点儿,但这回事关自己的利益,他也顾不上那么多了。虽说他也想捞钱,但现在更想把生意从黑不溜秋的地界儿转正。这改造工程对他来说可是个大好机会。
赵啸声火急火燎地来找韩亚,可不是因为小事。他虽在昌武区说一不二,但这事可太大了。
赵啸声消息灵通,他知道京州市的人对他有想法。其实大伙儿心里都清楚,京州市想收拾他。但他觉得,他还能跟京州市的一把手谈谈。他可以配合京州市,也能跟着祁柿长的节奏走。
韩亚虽说不太瞧得上赵啸声,但也躲不开他。赵啸声先客气了几句,接着就问韩亚对昌武区的事怎么看,主要是想探探祁同伟对他的态度。
韩亚喝了口茶,斜了他一眼,“别太把自己当根葱了。”她说祁柿长压根儿没提过赵啸声。
赵啸声一听反而松了口气,“你真确定没提?”他怕韩亚漏了什么,又追问了一句。韩亚放下杯子说:“真没提!”
韩亚满脸疑惑地问,上次立春书祭祖你也在场,怎么就没趁机拉近点关系呢?
赵啸声一听这话,心里就直后悔。虽说他和赵立春没什么亲戚关系,但真要往上攀,族谱上还是能扯上点边的。不过这都不是重点,关键是人家认不认你。
这些年,赵啸声没少往赵家村跑,生意也往那边送了不少。但他毕竟是个商人,手里的资源有限,高层次的关系网可不是那么好搭的。
能被邀请参加祭祖,其实已经算不错了。他的铁石矿业集团这些年确实和山水集团有过合作,所以他觉得自己没搭上赵家这条线,实在是有点可惜。
他叹了口气说:“当时真是小看这位柿长了。以为他还年轻,爬不到多高的位置。结果没讨好他,反倒去巴结李达康了。”
赵啸声是靠矿业起家的,自然得找分管矿产的丁义珍。可谁能想到局势变得这么快呢?
整个京州市的风云都变幻莫测。
丁义珍那小子,在外面躲了好几年,突然就被撤了光明区书纪兼区长的职,连管的事都换了。这不仅让赵啸声的努力打了水漂,还让他一时之间不知所措。
不过赵啸声也不是没办法的人。他借着赵家祭祖的机会,硬着头皮往李达康那边靠。正所谓祸兮福所倚,丁义珍倒了,李达康的势力看似削弱了,但赵啸声反倒有了进入李达康视野的机会。
在赵啸声看来,不管李达康现在看着多落魄,他那几个优势可不容忽视。
首先,他当过立春的秘书。这就意味着,就算李达康现在不得势,他也有办法得到立春的支持。只要立春还在汉东,李达康就不会栽大跟头。
其次,李达康不光是京州市的书纪,还是上面某位大佬的重要成员,甚至有可能竞争省长呢。就凭这一点,赵啸声就觉得李达康未必真的弱。说不定是秘书帮和汉大帮达成了什么协议,牺牲了京州市的利益,让汉大帮支持李达康当省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