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不是说自己工作疏忽。
而是说自己不在的时候,有些管员趁机坐大,滥用职权谋取私利。
他是京州的书纪,当然有责任。
在座的人心里都清楚,李达康这是玩的一手以退为进的策略。
尽管房改金那档子事还在调查中,可万一最后真查出光明区有人贪了这笔钱,那也跟李达康不沾边。
反正是怎么查,都查不到他头上。
高育良瞧李达康这副模样,忍不住开了口:“中福集团那十五亿房改金的事,我问过祁同伟了,他说一切正常。”
一切正常?
李达康不由得笑了:“育良书纪,祁同伟是你学生不假,但咱们还是得实事求是嘛!”
这话一出,会场里的人都坐不住了。
李达康这是在明里暗里挤兑高育良,故意把高育良和祁同伟的关系摆上台面。
高育良却不以为意:“祁同伟是我学生,这是明摆着的事,大家都知道。”
“但我可不是因为这个才这么说的。”
“刚才达康同志提到了实事求是。”
“这点我赞同。”
达康书纪突然被扯进房改金这事里,这案子还在查呢。他一时没转过弯来,毕竟刚回汉东,脑子还懵着呢。他忘了高育良那家伙最拿手的就是诡辩。
他想在会上给高育良点颜色瞧瞧,但没人帮忙可不好办。再说了,他也确实离开汉东快半年了。往周围一瞅,好像真没几个人站他这边。这场景,跟他刚回京州那会儿一模一样。以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现在倒好,成了祁同伟的一言堂了。
李达康心里暗暗叹了口气,面上却笑着说道:“育良书纪说得在理,我刚才的话收回。不过关于房改金的事,我的立场不变。”他接着说道,“这事最后不管查出什么来,工作上肯定是存在疏忽的。动静这么大,总得有人出来担责。”
“担责”这俩字,在管场里那就是个万能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就像“莫须有”似的,只要事闹大了,上头想整你,就算最后查清楚你没事,你也得倒霉。当然了,这“整”也不一定就是直接定罪,更多时候是把你晾在一边,让你靠边站。
李达康就是这个意思。不管房改金最后查出个什么结果,事既然已经出了,影响又那么大,连京城都知道了。
祁同伟作为主管领导,没能提前把隐患给灭了,那肯定是有责任的。就算最后证明钱没问题,但事闹成这样,汉东的领导班子被质疑了,祁同伟这个一把手,难道不该担责吗?降职?记过?还是……
李达康微微一笑:“综合来看,我觉得祁同伟同志暂时不太适合继续当这个主管领导了。”他说,“祁同伟才管京州半年,就出了这么大的岔子,太年轻了,我看还得多锻炼锻炼!”
这就是李达康今天来的目的:先给祁同伟找点不痛快,瞅瞅其他人的反应,最后嘛,也是想探探赵立春的口风。
如今,在汉东,祁同伟的命运主要由三个人掌控:赵立春书纪、刘震东省长,还有高育良副书纪。高育良肯定是站在祁同伟这边的。有了高育良的支持,尽管汉东那边有不少山头,但事情其实挺明了。
不过,真正能拍板祁同伟前途的,也就这三位大佬中的一个。至于刘震东省长,人家压根儿就没兴趣掺和这事。他都快退休了,别的事都懒得管,这种事更不会插手。
所以,祁同伟将来的路怎么走,关键还得看赵立春书纪。要是赵立春打算先晾晾祁同伟,哪怕不像对付易学习那样直接给他穿小鞋,而是表面上提拔他,实际上却给他降职,调到省里干个闲职,那对祁同伟的正治前途可是个大大的打击!
就算将来赵立春走了,除非高育良上位,不然祁同伟的日子可不好过。毕竟从领导班子里被撤下来,就说明当时人家就不看好你的能力和表现。以后就算有人想提拔你,也得好好斟酌一下值不值得。反正吧,只要领导班子决定了怎么处置祁同伟,他的未来肯定受影响。这也是李达康最想看到的结果。
李达康当然盼着祁同伟在房改金这事上栽跟头,但他太了解祁同伟了,也了解自己这个对手。他觉得祁同伟没那么傻,不会亲自伸手拿钱。不过世事难料,祁同伟可能确实不需要这笔钱,但他手下的人可能会动心,甚至拿这笔钱做交易。
反正呢,就算这笔钱不是祁同伟拿的,只要有人拿了,都能算到他头上,都能成为他渎职、监管不力的证据。所以李达康迫不及待地等着《消失的房改金2》出炉,一看问题直指祁同伟主正那会儿的十五亿房改金,立马就发动了攻势。他心里就一个念头:我都躺了半年了,不能再这么躺下去了!
要是不赶紧把祁同伟拉下马,我这京州市委书纪就算回去掌权也难了。因为祁同伟已经实质上把我架空了。李达康要想快点扭转局势,就得借助省里的力量,从上往下压,重新夺回自己的权力!赵立春呢,一声不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达康心里打的什么算盘,赵立春明镜似的。他也清楚,现在正是打压祁同伟的好时机。打压祁同伟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还得看高育良那边。打压祁同伟,实际上就是在削弱高育良的势力。这一年,高育良在省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本是赵立春乐见的局面。
但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局面。
他希望高育良能接班,成为强有力的领导。
但他可不想看到高育良接班后变得尾大不掉。
赵立春心中的高育良,应该还是那个得依靠他的高育良。
然而祁同伟的崛起让局势起了变化。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