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大声密谋

  “至少要让上级清楚,我和立春书记之间并不存在坚不可摧的利益纽带。”

  “我们的联系仅限于工作层面。”

  “然而,一旦我脱离立春书记的阵营,”

  “他会不会对我心存芥蒂?”

  “在未来的工作里,”

  “他是否会对我不满?”

  “这些问题都需要仔细权衡。”

  “这样的思索,既是对危机的预见,也是应对变化的一种方式。”

  “祁同伟的话很有道理。”

  “无论危机的预见还是灵活应对,”

  “都无法做到彻底明晰。”

  “它们会随着局势的发展不断变化。”

  “所以,每走一步都要反复斟酌、细致观察。”

  “不过,唯独考虑退路这一点,必须尽早着手。”

  “切勿等到问题迫在眉睫时才仓促寻找出路。”

  “那么,我该如何布局退路呢?”

  高育良答道:“那就是与祁同伟联手。”

  “在汉东司法领域确立我们的主导地位,”

  “推动司法纠偏与反腐败行动,”

  “甚至支持祁同伟的成长。”

  “让他既能成为我的核心力量,”

  “也能成为我的备用选项。”

  “只有铺平这些退路,”

  “我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挑战,灵活应对。”

  “如此深思熟虑后再行动!”

  不知不觉间,东方已露出鱼肚白。

  高育良整夜未眠,抽了一整晚的烟,倾诉了许多想法。

  妻子吴惠芬终于开口问:“那你现在准备怎么办?”

  高育良熄灭烟蒂,凝视着吴惠芬说道:“我会采纳建议。”

  吴惠芬满腹疑虑:“?”

  采纳建议?

  高育良肯定地点了点头:“因此,我决定正面抗衡立春书记。”

  吴惠芬大为震惊:“什么?!”

  高育良骨子里的傲气别具一格,那是身为学者的一种坚持。

  他愿意倾听建议,但在采纳之后,他会选择最坚定的方式来应对。

  即便过去的他,也是如此。

  事实上,只要他向沙瑞金低头,无论怎样都可安度晚年。

  但高育良并未这么做。

  他彻夜抽烟,最终决意与沙瑞金正面交锋。

  今夜依旧如此。

  在听取祁同伟“预见危机、随机应变、预留退路”的建议后,高育良接受了这位弟子的意见,决心在汉东树立自己的旗帜,明确自身立场。

  “既然外界都在谈论‘汉大帮’,”他说,“那我就索性将其真正建成。”

  “趁其他势力尚未渗透,”必须先压制由李达康带领的‘秘书帮派’!”高育良心中如明镜般透亮。

  这些所谓的汉大派系和秘书帮派,实则都是赵家班操控下的产物。

  它们既是牵制他与李达康的工具,也是维系汉东局势稳定的筹码。

  过去李达康能在吕州架空他,全靠立春书记幕后支持。

  而每当局势失衡,立春书记又会反过来打压李达康,扶持自己。

  这种循环往复的操作,既平衡了双方力量,稳定了汉东局势,也暗藏了培植势力、构建关系网、将汉东变为自家领地的野心。

  一旦他掌握了秘书帮派与汉大派系这两张王牌,只要其中一张发挥作用,就足以让他的影响力在汉东长久延续,甚至掌控全局!

  挂断与高育良的通话后,祁同伟脸上浮现一丝释然的笑容。

  只要汉大派系不再与赵家班纠葛不清,高育良看清了老书记无法回头的道路,那么他在汉东的发展空间将无比宽广。

  以往的高育良正是这样,迷失方向后,再多的争斗也是枉然。

  汉东二十年的经济发展,注定将迎来一场全面检验,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关乎组织能否持续引导未来的走向。

  赵立春在汉东执政的二十多年里,存在重发展轻民生的问题。

  在摸索前行的过程中,这或许不算错误,毕竟大家都还在探索之中。

  然而,对这段历程的全面回顾,绝非为了阻碍汉东进步,而是为了引导其经济更科学地发展,这是汉东迈向新阶段必须面对的挑战。

  赵立春不愿被历史遗忘,试图通过高育良或李达康延续自己的旗帜,殊不知这已成奢望。

  组织对他的信任有限,他表现出的忠诚也非无尽。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