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细节决定成败

  张友成冷笑道:“当然不是!”

  冯森点头,随后表明意图:“因此,祁检希望利用这次机会,深入调查黄四海案,查明真相。”

  “可如今黄四海身在狱中。”

  冯森继续道,“恰巧一苇这边也遭遇了设计陷害,有人企图让他入狱。”

  “祁检打算借机观察一苇是否能帮我们打入内部,协助侦查。”

  “不仅如此,”冯森补充道,“我们还必须调查九三零案,因为沈广军同样关押在监狱里。”

  郑双雪听后立即表示反对:“这样可不行,一苇又不是警察,而且留下案底怎么办……”

  张友成未等她说完便举手示意停下:“我同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郑双雪惊讶地看着他:“张友成,他可是你的儿子!”

  张友成语气严肃地说:“正因为他是我的儿子,他才更需要这样做!他确实伤害过他人,就算受害者原谅了又如何?公众会轻易放过他吗?对他的指责会就此停止吗?”

  最后,张友成坚定地说:“你去告诉祁同伟,我会全力支持这件事。

  你们尽管放手去做,把幕后的黑手揪出来!一旦查清,我张友成亲自给祁同伟送上锦旗!”

  “嫂子,您就别担心一苇的事了。”

  冯森安慰道,“他在里面不会有问题的。

  老张没告诉你吗?冯锐现在就在里面当狱警,他会好好关照一苇的。”

  真的吗?郑双雪原本满心忧虑,毕竟那是个复杂的环境,什么样的人都有。

  而一苇的身份又格外敏感,她特别害怕儿子在那里受到欺负,尤其是被某些人欺压。

  但得知冯锐在里面当狱警后,她的不安少了许多。

  毕竟当年两家在波立县时是邻居,关系非常亲密。

  而且那时候她和张友成都忙于工作……

  因为缺乏照顾,张一苇经常到冯锐家吃饭,当时都是由冯森已故的妻子郑玮丽打理他们的生活起居。

  冯锐和张一苇自小形影不离,感情深厚。

  两家从波立县搬到吕州市,一路上互相帮助,共同前行。

  然而十年前郑玮丽的去世使冯家经历重大变故,冯森因此调任省城,两家往来逐渐稀少。

  郑双雪同意让儿子参与卧底行动还有一个关键原因,正如张友成所说:此时为张一苇翻案只会引发更大争议,甚至影响张友成和吕州市的形象。

  而且,幕后真凶还未现身,即便张一苇重获自由,也难保不会再次遭受陷害。

  俗话说得好,“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

  现在,张一苇入狱反而成为相对安全的地方,至少减少了外界的关注。

  郑双雪因疏于对儿子的教导,内心希望他有所建树。

  这时听到冯森的计划不只是戴罪立功那么简单,而是全身心投入司法工作,执行“零一七”卧底任务,她觉得这不仅能让身为司法书记员的丈夫扬眉吐气,更是儿子真正成长的机会。

  “决定了!”郑双雪下定决心,“这小子一苇,是该长大了。”

  “如果他能顺利完成任务,活得像模像样的,别说你了,张友成,连我郑双雪也会亲自给祁同伟送锦旗!”

  冯森听后笑着摆手:“不用不用,咱们都是一家人嘛。”

  “一家人?”张友成和郑双雪相视一笑,心中的顾虑烟消云散。

  张友成悄然舒了口气,明白与陈家彻底划清界限势在必行。

  借此次事件为转机,无论将来如何抉择,陈岩石再无资格以旧日恩情干预是非。

  此乃上策,从此干干净净。

  在张友成与郑双雪的支持下,冯森自幼便熟悉张一苇,对他颇为了解。

  在张一苇入狱之前,冯森特意前去探望,将计划详细说明。

  张一苇听后,果断决定潜伏入狱寻找证据。

  同一时间,吕州市监察院内,罗欣然正在向祁同伟汇报“九三零案件”的调查情况:“祁检,按照您的指示,我们秘密追踪并调查了沈广军的哥哥沈广顺。

  发现他不仅在外寻找失踪的女儿,还频繁造访一个地方——沈广军杀害徐大发时所在的那片小树林。

  奇怪的是,沈广顺到那里后并不行动,只是静静坐着,好似在等待什么。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另一件怪事。”

  “沈广顺每次进入小树林,都会带着一件玩具,将其挂在树梢。”

  此话一出,现场所有司法人员的表情立刻变得复杂起来。

  结合沈广顺女儿苗苗的意外失踪,以及他种种反常行为,众人隐约有了猜测。

  毕竟,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法律工作者,各种匪夷所思的案件早已司空见惯。

  祁同伟当机立断:“立即联系吕州市公安局,请求协助,立刻赶往现场!”

 &ems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