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这样做的理由

  他对陈海因锦旗事件被冷落的情况了然于胸,这也是他故意为之,希望陈海暂时避开风口浪尖,待局势稳定后再作安排。

  然而避风头的意思是减少露面机会,降低工作参与度。

  为何又要介入如此敏感的案件?

  尤其还是关乎自己儿子、备受公众关注的案件。

  这算什么避风头?

  因此,张友成困惑地追问:“陈海不是在调整阶段吗?为何一苇的案子会落到他头上?”

  “祁同伟为何交给他?”

  “这是祁同伟的决定?”

  我……

  郑双雪本想隐瞒真相。

  她既然拨通了张友成的电话,便意味着她渴望他介入其中。

  若是张友成稍作干预,事情的始末便会明晰。

  既如此,不如直言。

  “没错,是我让陈海去见祁同伟的。”

  “我希望能通过陈海为他美言几句。”

  “借此向祁同伟传达我们的立场。”

  “剩下的,就交给他自行决断吧。”

  张友成微微一愣。

  作为从业多年的法律界人士,他曾亲历诸多反腐败行动。

  张友成清楚地意识到,领导干部家中有个不成器的亲属,是何等棘手的问题。

  在集体学习时,上级多次提及,应严管家人,这不仅是对家人的负责,更是对自己的负责。

  然而,过去的案例对他来说不过是故事,他仅当耳旁风,未曾认真思索。

  如今事涉自身,他顿觉芒刺在背,如履薄冰,百般不适。

  他倚坐在椅背上,对着话筒追问:“那么当下呢?祁同伟知晓你的意图了吗?”

  郑双雪陷入沉默。

  确实知道了。

  但……

  张友成再问:“你让他自行处置,他可有行动?”

  郑双雪依旧无言。

  虽有所行动,却……

  张友成轻叹:“你可知我为何阻止你与祁同伟接触?”

  “若我能轻易接近他,还需你提醒吗?”

  “初次见面,祁同伟的确难以让人产生亲近感。”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无法适应他的处事方式。”

  “你的惯常手法,在他面前毫无效用。”

  “因此,你会觉得他尤为不悦。”

  “不过,无论如何。”

  “你都不能否认,他在专业上的造诣十分突出,领导才能亦是佼佼者。”

  “从林城起,他对组织交付的任务总是完美完成。”

  “这在官场中实属难得。”

  “毕竟每位领导的喜好不尽相同。”

  “能同时满足他们的期待,展现应有的价值,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能力。”

  “这些年他的步步高升绝非偶然。”

  “这也是我放心将案件托付给他,而不让你参与的原因。”

  张友成忽感疲惫:“如今如何?”

  “你让陈海找他。”

  “他会认为这是我的意思。”

  “以为我要插手此案。”

  “必定不会深究,直接把案件推给陈海。”

  “为何如此?”

  “让我告诉你。”

  “因为育良书记已提前联系过他。”

  “叮嘱他将此案搁置。”

  “压力已传导至他身上。”

  “以他的能力。”

  “此事定会妥善解决。”

  “这才是最令我安心的地方。”

  “可是呢。”

  “你的一句话,陈海一现身,他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陈海究竟是何方神圣?"

  "你居然让他接手张一苇的案子?"

  张友成此刻满脸绝望:"郑双雪,我无言以对。

  "

  "那就拭目以待吧。

  "

  "说不定你也得像胡雪娥一样,送他一面锦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