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
“准确讲,还不到半年。”
“换成其他人,或许仍在熟悉环境、梳理关系,根本无法展开实质性工作。”
“可他,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了。”
吴惠芬浅浅一笑:“那不是你的学生吗?他要是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你恐怕也会觉得脸上挂不住。”
高育良苦笑着摇头:“脸面哪有那么容易挣得回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将东山的情形与祁同伟的工作方式对比后,高育良对他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人或许有些洁癖。”
“每到一处新地界,”
“必定先将内部清理得干干净净,”
“再着手处理其他事务。”
不过,高育良也承认:“只要他能把一方治理得井井有条,”
“自然会有许多人趋之若鹜。”
“你等着瞧,”
“京海这座舞台才刚刚拉开帷幕,”
“祁同伟的挑战也才刚开始。”
“他会成为什么样的祁同伟,”
“还是下一个孟德海,”
“谁也无法预料。”
“但无论如何,”
“现在的京海已经被祁同伟深深烙下了印记。”
吴惠芬点点头,忧虑地说:“你是他的老师,在这个紧要关头,是不是该提醒他一下?”
高育良却摇摇头:“自从他接手京海的工作,我就不能再过多干预了。”
“插手太深,越东那边会有意见。”
“他虽然是我的学生,”
“但现在终究是在越东任职。”
“他可以主动找我,”
“要是我主动联系他,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吴惠芬豁然开朗。
这也恰恰表明,祁同伟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他的小圈子,
他已经能够影响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地区的发展走向。
山水集团里,
赵瑞龙与合作伙伴杜伯仲相对而坐。
杜伯仲不仅商业嗅觉灵敏,
更是一个擅长投机取巧的行家。
他一直关注着越东京海市的扫黑除恶行动。
如今见市长赵立冬和强盛集团的高启强均已倒台,
杜伯仲内心跃跃欲试。
今天约见赵瑞龙,正是为了商讨接下来的计划。
杜伯仲开口道:“赵总,京海现在可是块肥肉,咱们山水集团怎能袖手旁观?”
赵瑞龙心里也有自己的考量。
他对京海的关注有限,
但对祁同伟格外留意。
毕竟,这是父亲屡次提起的人物。
即使赵瑞龙再低调,他也明白必须随时掌握这个人的情况。
不为别的,
至少在与父亲共进早餐时,
当父亲再次问及此人,
自己能应对自如,
不至于让父亲觉得毫无价值。
所以,杜伯仲看到的,赵瑞龙同样看得到,而且更加清晰。
只是赵瑞龙不便亲自操盘商业事务罢了。
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商业头脑。
京海市的工程项目,大家都知道,是越东地区的重要支柱。
它不仅是区域经济融合的核心纽带,
更是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关键部分。
无论是整体布局的“方略”,还是细致入微的“策略”,都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机会。
杜伯仲直言:“莽村的项目已经彻底停摆。”
“赵总,现在介入正是时候。”
当地复杂的局面已被理清,此时加入,无疑等于坐享成果。
赵瑞龙心中自是清楚:“只是越东距离终究有些远。”
杜伯仲毫不在意:“不是还有祁同伟在吗?”
赵瑞龙明白祁同伟在京城海的位置,
且随着赵立冬等人的调整,
作为京城海扫黑行动的核心人物,祁同伟对该市的影响力正逐步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