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ofo共享单车

足整车造价的三分之一。”

  陆良不咸不淡说了一句,又问:“凭什么让人相信你们,愿意抵押99元押金?”

  戴伟想了很久:“我们打算先把市场做大,然后推广品牌,取得顾客的信任。”

  陆良突然笑了:“估值五百万,融资10%,五十万的资金,你们又能把市场做到多大?”

  一辆小黄车的造价330元,哪怕没有运营成本,50万也只能采购1515辆小黄车。

  就算一所大学投放300辆,也只能再投放五所学校,然后又面临资金不足的窘境。

  戴伟几人面面相觑,都看到对方眼底的苦涩。

  这个问题,他们之前也有考虑过,但根本不敢深究。

  一辆小黄车造价330元,一小时0.5元,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本盈利。

  陆良嘴角微翘,眼见时机成熟,赞许说道:“你们的思路其实没有问题。”

  他顿了顿,又说:“但执行不够明确,而且一开始对这个项目的定位就有问题。”

  “陆总,愿闻其详。”戴伟不忿,倒想听听看陆良有何高见。

  “共享单车最早可以追溯到1965年的阿姆斯特丹,当局主导的免费自行车系统……”

  陆良刚刚做过功课,共享单车的概念很早就存在,到了现在应该算是第四代。

  在他看来,共享单车这个项目,与其说是互联网+产品,不如说是金融产品更为合适。

  因为前期的投资非常大,如果只靠几个投资人,根本填不满这个窟窿。

  但如果把它当成金融衍生品,那就有非常大的操作空间。

  金融产品的特性就是可以加杠杆,杠杆的倍率多高,取决于大饼能画的多大。

  “假以时日,当全国当日使用突破一亿人次,那么当天净收益就是五千万。”

  “而且,假如市场只有你们一家,那么时价可以提高到1元或2元。”

  “一亿人次,就是一亿元或两亿元。”

  陆良画饼能力很强,听得戴伟几人如痴如醉,仿佛单日突破一亿人次近在眼前。

  几人还在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

  下一刻,陆良又亲自把这个大饼戳破。

  他冷声说道:“但你们这个项目,有个非常致命的缺陷。”

  “陆总,您说。”戴伟神情凝重,早就收起了轻视之心。

  “没有核心技术,极其容易被仿制。”

  陆良一字一顿,字字珠玑,几乎直戳戴伟的肺管子,他又何尝不知道。

  因为上月中旬,他在杭城的朋友告知,杭大已经出现小红车,名为摩拜。

  发展路线跟他们一模一样,而且已经定点投放到大学城,不再局限于校内。

  市场出现同质化竞品,让他们感到非常紧迫,这个市场,向来都是赢家通吃。

  所以他们才舍得在低估值的时候,拿出10%进行融资,就是想尽快占据市场。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