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触小说网>书库>都市青春>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第365章 机器人原型机

第365章 机器人原型机



  怪不得不敢把研发成本摊进去,整个项目五十多亿美元的研发经费……这摊进去的话,如果产品产量太低的话,产品的价格还不得上天啊!

  对于S系列手机这种一年销量超过两个亿的超级单品而言,几十亿美元研发经费摊进去,平均到每台手机其实也没多少。

  但是如果是几十万起步的机器人,那么销量就会太高,这样一来,研发成本摊进去就会非常大了。

  看这样子,这机器人项目还得亏好久啊!

  “不过,我们的很多研发项目其实也不是独立的,都是和兄弟部门、公司一起搞的合作项目,比如EYQ3芯片,还有ZY23芯片是智云半导体的既有项目,我们只是搭个便车!”

  “其他硬件部分,我们也是找其他兄弟部门,合作供应链厂商搞的!”

  “核心算法是智能研究院那边提供的,这是他们诸多算法项目的其中一部分,我们只是看这个算法挺适合的,所以就拿过来用了。”

  “我们真正自己搞的,主要还是后续的AI训练为主,自己研发的就是这个手部的传感器阵列了以及硬件系统的整合,这个其实没花多少,就十多亿美元而已!”

  “其他的研发经费严格来讲,不能都算在我们的头上,毕竟他们的其他项目也要用。”

  这机器人项目的负责人,还来了个辩解……

  辩解有啥用,兄弟部门和供应处厂商配合你搞研发,耗费资金开发出来的产品然后卖给你这边的机器人子公司进行整合,你难不成还指望他们用硬件成本价卖给你,不得把研发成本和利润都算进去啊。

  到头来,一样的天价!

  不过价格太贵卖不出去那是事实!

  同时研发经费也都已经花出去了,产品做出来了总归是要卖的。

  想到这,徐申学道:“产品价格的话,你们找集团市场部门那边商量一番,我会让季成河给你们搞一搞,看看该制定什么样的价格策略。”

  “不过不管价格如何,产品还是要卖的,把市场逐步培育起来,一时的亏损不怕,重要的是把市场做起来,大不了就把回本周期拉久一些!”

  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很花钱,这一点徐申学是清楚的……

  尤其是对于智云集团这种搞硬件,搞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企业而言,各种研发成本其实非常高。

  要不然,智云集团也不会每年花出去好几百亿美元研发经费了……这可是全球范围内研发经费支出最高的一家企业,公认的烧钱大户。

  和智云集团的烧钱速度和规模比起来,国内其他各类型企业都是渣渣,只能望而兴叹!

  而智云集团的研发经费支出大概是四百多亿美元,全球第一,而且超过后面第二、第三、第四这三家的总和!

  因为后面第的这几家,基本都是一百多亿美元的研发经费支出,三家加起来还没智云集团一家的研发支出高。

  智云集团的研发经费支出,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国内支出,少部分是国外的研发中心支出,国内部分的话是四百亿美元左右,按照当下6.8的汇率换华夏元的话,大概是两千七百亿华夏元左右。

  智云集团一家在国内的研发经费支出就是两千七百亿左右,而全国的科研经费支出一共才一万六千多亿,其中企业部分是八千多亿……智云一家就占据了两千七百多亿。

  可见当下的智云集团有多重要,对技术的拉动作用有多大!

  同时这也是智云集团的很多产品,都采取高价高利润模式的缘故……产品价格太低,利润太低的话根本无法维持运营。

  智云集团的经营模式,其实是属于非常特殊的“高投入高回报”模式,这一点和企业都不一样,有巨大的差别。

  其他企业,可不会和智云集团这么疯狂烧钱!

  但是徐申学敢,因为他有科研系统,可以确保这些庞大的研发投入能够获得一定的成果。

  换成其他企业来这么玩,早破产了!

  庞大的研发经费投入,再加上徐申学的科研系统的辅助,还有徐申学前世所带来的一些先知预见。

  上述三位一体之后让智云集团里源源不断的研发出来各种新技术,新产品,进而维持集团的庞大营收。

  如此也就形成了一个高投入,高回报的良性循环!

  这是其他企业所无法做到的,甚至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

  最近几年,有无数的人,不管是一些研究经济,企业的学着,还是其他企业的管理层们,他们都在费尽心思的研究智云模式。

  他们想要知道,智云集团乃至徐申学旗下的其他一些企业,为什么能够会获得成功?

  为什么研发效率会这么高?

  同样的研发人才,在其他企业里的时候就一般般,但是到了智云集团里任职搞开发后,一个个就跟开了窍一样。

  但是直到如今,学界依旧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都是只能用一些含糊不清的话来判断。

  比如什么工作氛围啊,公司的科研文化啊,完善的组织构架啊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然而,这些东西,其实其他企业也都有,尤其是其他一些玩技术的大企业,在企业文化,办公氛围,研发环境等方面都能做的很不错,然而就是研发进度比不过智云集团。

  这就是让人非常费解了。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