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触小说网>书库>都市青春>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255.第255章 南天门六号重型火箭和空间站计

255.第255章 南天门六号重型火箭和空间站计

; “因为是一次性使用的产品,为了降低成本我们也想了不少办法,我们的这个二级火箭在整体的制造成本上,预估只有其他航天机构同类产业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同时我们还在继续进行技术探索,把成本进一步降下来!”

  “因为都是一次性消耗用品,所以需求量也大,生产任务紧,因此我们的生产速度也比较快,目前的产量是每个月一点五枚,我们正在持续进行产能的扩充,争取到明年做到每个月五枚的产能。”

  “生产效率的提升,产量的增加,也能够有效的降低我们二级火箭的成本,我们计算过,如果月产能能够达到十台,并顺利使用的话,那么成本可以降低到现在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只是这个时候,孟文伦又无奈道:“我们的产能扩充虽然容易,但是订单不太好接,现在我们一共也就前后接到了二十三枚火箭发射的订单合同,要是按照我们规划的产能来看,最多三个月就能发射完毕了。”

  徐申学听到这个问题,却是道:“现在的航天发射市场还是非常有前景的,国内市场也大,不管是组建各种卫星网络也好,还是搞空间站也罢,这些都少不了火箭发射任务。”

  “你们这边的业务部门也要加把劲,这国内也好,国外也罢,各种商业订单都可以去找一找,谈一谈嘛!”

  “我们的火箭还是挺好的,运载力也足够大,成本还低,市场竞争力还是很充分的!”

  如今南门航天公司的商业火箭,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小型的南天门四号火箭,但是这种是一次性的小型火箭,之前是用来试验用的,至今都没有承接过商业发射订单。

  另外一种就是大名鼎鼎的南天门五号火箭,这是一款起飞重量五百多吨,二级火箭设计的中大型火箭。

  不过五号火箭现在也分A型和B型,其中的A型也就是之前生产使用的五枚火箭,已经炸了两枚,还剩下三枚一级火箭,至于后续还能用几次,这得看运气。有可能还能再用好几次,也有可能再用一两次就不能用了。

  新生产的B型则是六号火箭开始算起。

  其中的A型火箭在执行发射任务的时候,其实除了回收模式外,也可以采用一次性火箭模式,也就是不预留返回燃料,以把更多的载荷送上太空,这种模式可以把十九吨的货物送上近地轨道……只不过南门航天没这么干过而已,都是普通商业发射任务,没必要搞一次性发射啊。

  真要搞的话,客户是要支付大量额外费用的。

  大量客户找上门来就是为了你的可回收火箭便宜,所以五号火箭的所有发射任务,清一色的都是采用陆地回收的方式。

  而采用陆地回收模式的话,可以把十二吨的货物送上近地轨道。

  这个数据是什么概念?

  也没多厉害,大概就是世界第一的样子。

  国外有类似起飞重量的大型火箭,一般近地轨道的运输能力也就八吨,十吨左右,这还是一次性使用的火箭呢,然而还没南天门五号火箭陆地回收模式下的运载能力多!

  都不在一个层面上。

  此外,现在五号火箭已经有了B型的改进版版,使用了新型的朱雀一号B型发动机,这个根据设计指标,一次性使用的情况下,近地轨道的运输能力已经达到了二十一吨,哪怕是陆地回收也能够达到十三吨的水平。

  这个性能,远超一大票各种所谓的先进火箭。

  一次性使用的情况下,基本上达到了国外先进火箭七八百吨起飞重量的水准。

  但是你要知道,南天门五号火箭B型,只有五百六十多吨的起飞重量呢。

  这意味着,更小的个子,更低的成本!

  为什么数据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异,说起来其实也挺简单,基本就是朱雀一号发动机更轻一些,推力更大一些,然后火箭结构材料用的是新型的铝锂合金,所以更要轻一些!

  火箭的运载能力,其实就是这样这里扣一点,那里扣一点,然后就会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最后就多出来这么好几吨的运载能力了。

  但是说起来容易,想要做起来可难了……

  这甚至都不是什么单纯的技术难题,而是研发上的思维模式,运营模式上的巨大差距。

  南门航天公司研发火箭可不遵循什么传统技术路线,而是采用了高科技企业的诸多研发经验和思维模式,采用了大量的新型材料,零配件,同时还使用了3D打印机技术等。

  而说实话,除了商业航天公司会这么干,传统的各国航天机构是不可能这么干的。

  风险太大,责任太大,最重要的是:没那必要啊。

  人家这是机构,可不是什么商业公司!

  这些人的想法是五百吨的火箭干不了这活,我就弄个七八百吨的火箭啊,反正花的又不是我的钱。

  没必要费尽心思,冒着技术风险去提高推重比,然后让五百多吨的火箭去干七八百吨火箭的活啊!

  这种事,可是属于典型的成功了,好处没我份,失败了我挨板子。

  傻子才给你搞……而且别把研发人员当傻子。

  欧洲也好,美国也罢,乃至俄罗斯呢,他们的航天机构其实都差不多,花钱在行,但是降低成本吗,搞性价比这些他们就不在行了。

  甚至都没动力去干这种事!

  他们和商业航天公司的思维模式,是有本质区别的。

  但是南门航天就有个需求,因为他们是要赚钱的,这五百吨的火箭和七八百吨,乃至一千吨的火箭,发射成本差别可大了去。<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