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朱应的能力在北平军内,或许能够取得更大的战功。
“王爷。”
“这籍贯之事,或许要去调查清楚。”
“大明军律,募兵所在,民间子民应征入伍理当优先籍贯地府域,唯有府域所在的兵卒招收满员后,方可前往其他府域入伍,而这一次北平军奉命出征,还有兵卒名额,显然是没有招募满员的。”
“能够让籍贯所属北平府的朱应前往大宁府入伍,这并非一般的人可以做到的。”
“必然是权贵勾结,必然是权柄之力。”
“否则,没有可能。”姚广孝仔细的分析道。
“你的意思是,朱应是被人害了,故意送到了大宁府入伍?”朱棣细细思量,立刻明白了姚广孝的话。
“除了这个可能,朱应不可能去大宁府入伍。”姚广孝十分肯定的道。
朱棣面带思虑的点了点头:“如此看来,朱应或许真的是被人所害,调动至了大宁入伍。”
“在辽东之战未曾开启之前。”
“我大明最为危险的府域就是大宁,不仅有建奴在大宁府兴匪患,大宁边军也因为剿匪伤亡不小。”
“朱应如若真的是被人刻意送入大宁府的,必然是有人想要他的命。”
“而且还是让朱应死的理所应当,没有任何把柄。”朱棣细细分析着。
如若朱应在此听到朱棣与姚广孝的交谈,也会感慨无比。
凭借一个籍贯所在,竟然分析出了这么多,也不愧是历史上的永乐大帝与黑衣妖僧了。
“王爷。”
“以此为切入点调查。”
“如若能够查清楚,以此可以送朱应一个人情。”
“或许凭此人情,还能够让朱应归北平府。”姚广孝带着几分谋划的语气。
朱棣眼前一亮,立刻问道:“如何让朱应归于北平府?”
“以其籍贯入手。”
“当然。”
“还是要等将朱应为何会前往大宁府入伍的原因调查清楚,之后再行谋定,毕竟朱应籍贯如今已经是机密,王爷可不能主动提及,否则应天那位多疑的皇上肯定会对王爷有所猜忌的。”姚广孝沉声道。
朱棣点了点头:“此事,本王自然明白。”
“不过你说的没错。”
“一切还是要先行调查清楚再说。”
“如若真的可以让朱应归于吾北平府掌军,让他为本王所用,那就真的是再好不过了。”
……
大明都城,应天!
踏踏。
踏踏踏。
城外。
一阵阵急促的踏动声。
“闪开。”
“辽东急报。”
“辽东急报……”
一匹快骑手持令旗,大声呼喊着。
看着这阵势,无人敢阻,城门值守的兵卒纷纷让开,开辟道路。
急报兵畅通无阻入城。
而城内。
无数百姓则是惊诧的看着。
“辽东急报。”
“难道是发生了什么事了?”
“不会的。”
“据说辽东战场上,我大明打的极为漂亮,如今出征辽东已经有半载了,想来很快就可以将辽东平定了。”
“辽东本就是我华夏汉家疆土,丢了这么多年,终于要重新归于我华夏执掌了。”
“不错。”
“皇上文治武功,乃是我华夏汉人之福,重塑我汉家之荣耀。”
“看着吧,肯定是好事。”
“或许是辽东将定的捷报……”
看着疾驰入城的急报兵,无数百姓对此都是敬畏不已,根本不相信这急报会是坏消息。
这也是朱元璋立国大明后,重塑了华夏汉家的尊严。
特别是应天府的百姓们,对于当今皇上,对于大明的军队,那是无比的自信。
皇宫内,奉天殿!
“报。”
“辽东急报。”
“大将军呈奏。”
急报兵来到了大殿内,恭敬跪下,将手中的急报捧起呈奏。
“急报?”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标,略带疑惑。
如今辽东之战已经有半载了。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