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是油盐水浸鱼,还是盐水鱼,亦或是油浸咸鱼,最初的菜谱可能都与渔民为了保存多余的鱼相关。
他们这四条鱼已经不是很新鲜,不是适合蒸,又用了盐来保存,过滤红烧鱼酸菜鱼,剩下还可以油炸。
可油炸太费油。
于是花菲菲想到油盐水浸鱼,虽然这道菜也有个油字,同样需要油,但消耗少很多,步骤简单,往锅里加上姜、葱等调料,加油煎一下,再添水煮沸,把处理后的鱼丢入。
不一会儿,霸道的鱼香味一下子窜了出来,让闻到的人不由口水分泌加快。
叶榆在张木匠那里定的木桌还未做好,院里摆了个从老乡那里借来的旧桌子,不是时下流行的八仙桌,有点小,还不平,需要用木块垫两个邻角才行。
木桌正中用石头搭了个小型灶台,花菲菲一声下令,韩景将一大锅鱼从厨房里挪出来,这锅便充当一回大汤盘。
饭盒、瓷碗、搪瓷杯、筷子、勺子各自备用,主粮也是,不管是杂粮饼,还是红薯土豆玉米以及其它。
凳子暂时也无,但有木桩。
叶榆砍柴时顺手咔咔咔砍的几截枯木,柴刀修一下毛边正好能坐。
这算是知青点的第二次餐会,似乎比第一次餐会更正式。
韩景觉得他们总要说些什么吧?三双眼睛齐刷刷看向叶榆,武力值决定地位,他们已经默契默认知青代表人。
叶榆:
“干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
“……”
好吧,忘记他们的知青代表人是个天大地大吃饭最大的吃货,面对眼前的好吃的,说出的只会与吃有关。
干饭!
叶榆夹了一大块鱼肉到嘴里,眼睛发亮,油盐水浸鱼真的非常好吃,可能因鱼在下锅前除了去腥外还用一点点面粉处理过,鱼肉吃起来香软滑嫩,带一点点咸香,并不比清蒸鲜鱼差不少。
花菲菲平时觉得叶榆不近人情,但作为一个厨子,看见叶榆这样的食客,简直不要太有成就感!比自己吃还快乐,而且非常有对其一直投食的欲望。
其实韩景徐飞也很捧场,但对上叶榆,总还是觉得差了一点。
以时下人的饭量来说,四条鱼真不算多,何况多了一个干饭人叶榆,鱼肉不一会儿吃光光,花菲菲仨个怀疑叶榆把鱼骨头鱼刺都嚼碎吞到了肚子里。
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剩下鱼汤配着主食一点点吃,这个时候,大家也有精神聊天了。
韩景、徐飞、花菲菲都各自说了今天的工作,以及未来并不是那么一片昏暗,但似乎也不太光明。
“和我想象的很不一样。”韩景承认自己小瞧农村农活。
徐飞:“我们就这样了吗?下乡只是为了学习干农活?”
“不然呢?”花菲菲问这话并没有反讽的意思,因在家说被宠太过,又被同学一顿忽悠,她才有这次主动报名下乡的行为,好在因向往首都,她报名的地方绝对不是最差的,但现实的困境已经严重打击她的雄心壮志。
徐飞无奈:“我们不止是学习干农活,还有帮忙建设祖国乡村。”
“对哦。”
韩景尴尬地笑了笑,他其实并不算一个志向远大的野心家,下乡主要是家里安排,但他的确也有建设祖国的红心。
花菲菲:
“可是我们能做什么呢?”
三人再次把目光齐刷刷投向叶榆,正在啃玉米的叶榆:
……什么?
花菲菲:“我有大白兔奶糖。”
徐飞:“干辣椒。”
韩景:“镇上买了江米条。”
出出主意也不是不行。
叶榆问:
“队里缺什么呢?”
“什么都缺,”韩景抢答,“钱缺票缺,衣服缺,卫生员缺,药缺,肉缺,粮食像是细粮类他们也是缺的,村里还有几家贫困户连粗粮都吃不上。”
看得出来,他是打听过这些情况的,也算有心人。
叶榆:
“那你们擅长什么?”
三人面面相觑,他们都是十几岁的青年,正在读高中或高中毕业的年纪,其实还没有学习深造过某种专业技能,既不能帮村民们增产粮食,也不能让猪长肉,连下地干活都需要本地人指点。
“读书?”徐飞推了推眼镜,终于吐出一个词来。
“对对对,读书,村里还没办小学,我们可以办学校,让村里的孩子都能读上书,学习课本上的知识。”韩景的声音激情飞扬,他真的是一个非常积极向上的人,很容易被鼓励也很容易被鼓动,非常具有感染力。
花菲菲明显被感染了,她也觉得教导山里的孩子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而且比起养猪,她当然是更乐意当老师。
三人只差马上熬夜做计划了。
“不愧是年轻人。”叶榆每日必有一叹,“行动力就是快。”
“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