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

msp; 别说小王庄有了技术也能提供草菇还能更多,她都干了这么多年了,看人还是准的,张金鹏那人不成大器,跟周渔没法比,她更愿意跟周渔合作。

  姜桂香想了想说:“我去给你弄,你哪里也别去,就在这里等我。”

  周渔现在跟利民餐馆的人都熟得很,也没闲着,这会儿还没开门,有人专门备菜,大厨李晓贺正闲着,周渔就去找他了。

  瞧见周渔,李晓贺就递给她一块烤红薯,这是昨晚上的灭了的炉子后埋进去的,利用余温烘烤,早上吃正好。

  这地瓜挑得好,又甜又糯,吃一口人都暖和了。

  李晓贺才说:“有事?”

  “我想知道,您会做平菇吗?”

  “就野生的那种?”

  周渔点点头:“我想要几个特别容易又好吃的菜谱,我倒是有几个方向,您看能给研究一下吗?”

  李晓贺还第一次听见周渔这样的,还能给他指出方向,他是个很平和的胖子,一点都不生气,反而来了兴趣:“你说说。”

  周渔自然是上辈子吃过,可惜她只会吃不会做,只能找大厨帮忙,当然,也是图人家名气大,“肉片炒平菇,孜然平菇,炸平菇,平菇汤。”

  “你还挺齐全的。”李晓贺也不得不说,差不多种类都包涵了,他问,“说真的,没做过,不过菌类应该都很鲜美,大差不差,我心里倒是有点把握。”

  “只是,一来你干什么用,二来我得有实物真做了才能给你说,我不能砸牌子。”

  周渔要的就是这句话,她小声说:“我培植了不少平菇,准备卖呢,这是给大家的食谱,所以是我买的,您开个价。过几天第一茬就出来了,我给您送来。”

  李晓贺讶异地看着周渔,好家伙,这几天小王庄的事儿他也听说了,小王庄还想着怎么养草菇呢,周渔这边连野生平菇都繁殖出来了。这拿什么比?

  他想了想点点头:“你拿来再说。”

  这就是应了,周渔嗯了一声,还提醒一声:“我肯定得说是利民餐馆的大厨都这么做,您开价的时候把名誉使用费也算进去。”

  李晓贺哑然失笑,他为什么挺喜欢周渔,就因为这个,这丫头是个聪明实诚人,聪明容易,后者太难。

  到了中午,姜桂香就匆匆忙赶了回来,手里拿着的就是一份市蔬菜公司在半个月前下发的关于联营的文件,递给了周渔。

  周渔连忙拿在手里,果然瞧见了自己印象里的那些政策,她连忙谢姜桂香:“多谢!”

  姜桂香才不要谢呢,她要的是:“明天给我三斤半草菇,行不行?”

  周渔想了想今天菇房的情况,咬了咬牙:“好!”

  姜桂香这才美了,这事儿办的不亏,虽然忙活了一上午,可多了两盘菜,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啊。

  第16章

  周渔回了村, 直接去了老村长家。

  见了她,老村长就问:“要到了吗?”

  周渔点头,“拿到了。”

  老村长连忙再问:“跟你判断的一样吗?”

  上次周渔和老村长说完后, 两个人就各自收集对方消息, 老村长自觉自己这事儿干得不错,第二天就把联营的事儿打听清楚了。

  随后菌类联营公司的经理, 那位井干事的上司就让张金鹏带了话来,说是让他们有空去蔬菜公司聊聊。

  老村长就觉得,这就可以去了。

  知道了原因,就不受对方忽悠, 肯定拿他们没办法。

  哪里想到, 周渔却没应下, 却让他去查一查那位经理和蔬菜公司总经理的底细,她自己则要去找联营的正规政策文件。

  这就难了, 说真的,农民和城里人不一样,虽然说他能找到几个认识的老伙伴, 但有大事儿能动用, 这种查人托人不是浪费吗?

  至于周渔说的政策,他还问呢, 为什么非要政策,周渔这才跟他说了自己的想法:“您不是担心我被当投机倒把的抓了吗?”

  这话是真的, 从周渔卖蘑菇开始, 他就害怕这事儿。不同的是, 开始周渔说种蘑菇他不信能种出来,后来周渔种出来了,还卖了高价, 他就做了准备,要是真被抓了,他顶着。

  他已经六十岁了,干了一辈子村长,也没给村子带来什么好处,他顶着让周渔放手干,说不定能有个好出路。

  谁知道,周渔突然提起这个来了。

  老村长就问:“这政策跟投机倒把有什么关系?”

  周渔就说:“我依稀记得,省城的蔬菜制度改革,是允许个体户买卖蔬菜的,如果可以办下来这个证,咱们以后卖蘑菇就不用东躲西藏了。甚至,农村集体还能开门市部呢。”

  周渔毕竟上辈子也没卖过菜,干的也不是这行,只对这方面的制度大致有个了解。好像是改革开放后,蔬菜供给并没有立刻归还于市场,而是在几年之后,才慢慢改革,转为市场经济。

  这中间有过不少过渡性政策。

  但这个时间节点,周渔不知道。

  她只能先干再说。

  说真的,要不是张金鹏他们这次过来,打听到了开了联营公司,周渔都想不到这政策已经实施了。

  这也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