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着体面,其实点心盒子才更贵。
赵家糕点铺子里,这么一盒点心,没五贯下不来。
年关这会儿送礼高峰期,有钱也未必能买到。
侯府自己做的,肯定比点心铺子里的更好。
赵淩把盒子重新盖好,等马车到了户部,去接了赵骅一起回家,顺手把剩下的点心盒子送给了户部最后走的几个小吏。
赵骅上了马车,问了一句:“你们大哥呢?”
“大哥中午就走了。今天大部分人就干半天,白爷爷陪我留到最后。”赵淩感觉自己的手空荡荡的,抓起窦荣的手捂好,“白爷爷应该是要跟我说什么话,不过他最后没说,我也就没问。”
“唉……”赵骅摇摇头,“老爷子早就该致仕了,可惜后继无人。他有个侄孙,这次乡试考进了前十,明年会试的成绩估计不会太好,已经是白家下一辈里最优秀的了。”
乡试前十的成绩确实不错,但会试可不是只有“应届毕业生”考试,不少人是积累上几年再考的,面对还是来自全国的考生。
虽然这次乡试说起来也是全国的考生,但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赶来神都考试的人数其实不算多。
会试的竞争要比乡试激烈多了。
坐到侍郎这个位置,可不是简单的劳心劳力。
白侍郎已经七十多的人了,若是致仕在家里好好养着,真能多活好几年;若是坚持留在这个位置上,很可能真的没两年就会在位置上病故。
窦荣说道:“应该是白侍郎想让你多照拂一下,只不过我们这几年都在宁吴,怕托付给你也只是给你徒增烦恼。”
赵淩想着自己一个左侍郎,干活还得自己带上学生们去,也跟着摇摇头:“除非我回神都,不然我在宁吴也没法管到神都这里。要不然就把白家那个侄孙带去宁吴?”
“还是别瞎猜了,说不定人家根本就不想去宁吴。”但凡有点背景的,谁会愿意去宁吴那么偏远的地方?
像白家这样的,万一白侍郎真的不在了,白家这位侄孙去了宁吴,很可能就真的是一去不复返,一辈子就待在宁吴了。
其实这个事情更妥善地应该去找景尚书帮忙。
景尚书是吏部尚书,给一个新科进士安排个在神都的小官当当还是很容易的。只是景尚书的脾气向来是只看得见别人的才华,什么关系什么情面,都得往后捎捎。
赵淩一想也是:“白爷爷把我手炉拿走了,我一会儿去找他要。”顺便看看到底怎么想的,不然这个时候不去,明天他就回老家了。
过年不能空着手上门,他们一行回家收拾了一份像模像样的年礼才过去。
赵骅不放心,也跟了过去:“真有什么事情,我好歹在神都,更能照应。”
白侍郎家是租的院子,离桃溪巷有点远。
赵家马车到的时候,白家人已经在准备晚膳了。
白侍郎笑道:“怎么拿你一个手炉,还追到我家来了?”
赵淩拱手行礼,才随口说道:“明天就就要回老家过年了,怕您不还我。”
白侍郎一边把他们迎进屋,一边惊讶:“明天就要回了?过完年是直接去宁吴了?”
“是。”
白侍郎顿时就明白了赵淩赶着过来的原因,看到赵骅,就把他们请到自己书房,去叫了自己侄孙过来:“我打算明年致仕回老家,这个侄孙怕是照拂不到。”
官场上有人照顾和没人照顾,仕途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像赵缙这样考试名次不靠前,但如今已经是个稳稳的从六品,也没那么多的官场倾轧,小日子过得特别舒坦。
赵厦这种考试名次不错,一直外放的,这几年也爬上了六品,在地方上也是风生水起,要钱有钱,要资源有资源,神都有什么先进技术和经验都少不了他。
像苏嘉珍的爷爷大理寺卿是不怕致仕后人走茶凉的,一是林屏这个女婿是从四品,二是姻亲赵家的关系,三是苏嘉珍本身就已经是六品,在朝中也算是有了一些人脉。
仕途一路,起点可太重要了。
无奈白侍郎没法扶持侄孙走最开始最艰难的一段路。
第174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出行不易 船票……
白家侄孙的读书成绩当然不能说差, 但基本一甲前三无望,二甲前十都够呛。
三甲的话,运作就很重要了。
赵淩询问了一下白家侄孙的志向和特长, 白家侄孙显然有些懵懂。
白侍郎也是无奈。
他这个侄孙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读书上。
赵淩倒是有了些想法, 说道:“得空的时候, 不妨去国子监和弘瑞学堂转转, 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方向。其余的, 明年春闱后再谈。”
毕竟现在还不知道具体名次,说不定发挥好了, 名次很高呢?
白侍郎听赵淩这么说,就知道他侄孙这个事情已经有了七八分, 当下十分热情地把人送出门。
到了马车上,窦荣问赵淩:“是打算让他去大学?”
“看吧。”赵淩没说死, “明年娘要办大学,需要的人不少, 不管是教书还是管理一些内务都用得着人。这差事也稳定, 不想到处跑的话,可以在神都干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