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

  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赈灾 一更

  在梁州这种地震多发带, 能够建城超过百年的城池,基本都不会处在地震断裂带上,发生地震的概率或者说受到地震影响较小。

  但是梁州最大的问题是茫茫多的山林中生活着不少“野人”, 也可以说是黑户。

  这些人的来历和成分很复杂, 有可能是历代逃入山林中的普通百姓, 或者是穷凶极恶的盗匪, 也有世代生活在山林中的原住民, 这些人不仅仅是来自于大虞,也可能来自于前朝余孽, 还有曾经本地梁国人,更有来自山林对面的济国人。

  当初顾朻带着巩盛等人重修梁州边关, 把山里重新梳理一遍,把愿意归顺的山民编民入户, 但他们当初针对的就是其中一片区域。

  边境修筑关隘城防也不可能一天就修好,就算是物理屏障修好了, 对面的人真想过来, 也不是不行,无论是正规的商品买卖人员往来,还是不正规的各种手段多了去了,只不过人数肯定更少, 比起以前要艰难一些。

  芙蓉关军队编制一千人, 实际在编七百人。

  赵淩在意识到可能要打仗后,就决定把手头的军事力量训练起来。

  只是他没料到还没开始训呢,吃空饷的问题就摆在眼前。

  这种时候他也不说什么:“马校尉?”

  马校尉哪里会想到竟然会出这种纰漏?

  别跟他说一个赈灾的钦差管不到他头上, 人家钦差赈灾拿着皇帝的便宜行事的指示,就是有权指挥一切赈灾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

  更何况,钦差身边还有个二皇子。

  他一个小小的七品校尉, 在芙蓉关可以一言堂,出了芙蓉关谁认识?

  再说,他难道还能把这一行人全都留在这儿?

  别说他没这个胆子,就算是他有这个胆子,也没这个能耐。

  赈灾队伍中有一支两百人的军队,全都出自禁军。

  七百对两百,优势在我?

  不不不。

  人家那是真正的精兵强将,他们算什么?

  位处大虞腹地,山贼也不会来招惹他们,平时的训练都懈怠。

  这次听从赵淩调度,协助清理修复官道,体力还比不上一些工匠。

  别说那些正规军,就是几个商队里的力士和护卫,他们都不一定能打得过。

  赵淩看他这幅样子,直接把他的军权接管到自己手上,让阎旭带着手下的人去查账:“把亏空能找出来的都找出来,正好用于赈灾。”

  这种事情没查出来还好,查出来,他也不能当没看见。

  至于马校尉怎么处置,跟他一个负责赈灾的钦差没什么关系,写了奏折上报,看朝廷怎么看吧。

  阎旭趁着晚上找到赵淩,小声劝:“赵郎中,您这样插手管军队的人,不太好吧?”

  “没事。我和梁州的余将军相熟。”他是太子伴读,余将军是太子妃的亲叔叔,关系不熟也得熟。再说他好歹也在余将军的军营了住了小一年。

  阎旭本来不想和军队方面的人产生什么龃龉。

  在朝中是一回事,朝中争执几句,人家也不可能真的派兵攻打他们家。

  但在外面,军中很多人胆子都大得很。

  现在赵淩这么一说,阎旭也明白过来,但还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他们就这样把灾给赈了,回到朝中把功劳分一分多好。

  赵淩把扑腾到桌上,跟他讨要食物的金雕球推开:“我心里有数。”

  段侍卫长没什么事情干,就接手过来开始练兵。

  官道最后一段挖通花了三天时间。

  芙蓉关的这些驻军不能说训练成个什么样子,至少能够做到听话,能排整齐队伍,出操不会再打马虎眼。

  段侍卫长并没有留下来继续训练,其实军队怎么练,都是有章程的,只不过像芙蓉关这样已经缺乏军事意义的军队,并不会照着遵守罢了。

  赈灾队伍很快进入到梁州府城,在见了忙到胡子有些凌乱的周知府了解了情况,三姑姑匆匆过来见了一面后,赵淩就写了公文和家书,让驿站送出去,开始进入赈灾的环节。

  梁州炎热,哪怕是冬季,气候也很温暖。

  白天要是出太阳的话,气温能够轻松达到二十度以上。

  比较糟糕的是,梁州冬季多雨,不利于救灾的同时,还容易引发疫病。

  “你们来的正是时候。别的还好,就是缺医少药。”

  梁州本地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药材库,但教化落后,当地人只会对药材进行一些简单处理,应付一些简单伤势。

  药材的炮制,以及更加复杂的中成药加工,别说是本地人,就是本地的医官都不怎么顺溜,更别说是让他们进行传染病防疫。

  赵淩和梁州知府、梁州驻军都关系匪浅,完全不需要进行各种博弈,很顺利就开始进行各种赈灾调度。

  纯人力的救灾效率极低。

  尤其是重灾区,更是让人感觉无从下手。

&ems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