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采购生活物资

  如今正是春末,农户尚有余粮,米粮铺子里的客人并不多。

  这年月很少有农户花钱买米吃,基本都是镇上没有地种的居民来买。

  店里只有一个店小二和两个客人,赵书屿环视一周,发现铺子里的粮食种类还挺多。

  每只桶上都插着标价的木牌,一斤糙米3文,一斤新米5文,一斤精米15文,一斤苞谷面10文,精米细面20文。。。。。。

  这精米的价格实在是贵,竟然是普通新米的三倍,是糙米的五倍,难怪普通农户吃不起。

  这两天吃的是王张氏借的糙米,赵书屿实在是吃不惯,钱该花还是得花,吃不起精米普通新米还是可以的。

  赵书屿买了十斤新米,五斤精米外加五斤精米面,家里小崽儿实在是太瘦弱,得吃点精米细面养养身体,不能苦了孩子。

  买完米面,又去杂货铺花了五十文买调料和香料,没有调料赵书屿也是巧妇难为,做出的东西自己吃得都难受。

  接着去成衣铺子买了两身麻布衣,方便之后进山打猎。

  想着又给赵书岩买了两身衣服,成衣还挺贵,花了500文钱,这还是给抹零了的。

  只怪赵书屿没有点亮针线技能,这钱省不了。

  东市是平阳镇的流动摊贩聚集区,附近的村民会把自己采的野菜、山货拿来摆摊卖,只需要交十文钱就可以租个摊位。

  和现代社会赶早集一样,东市都是早上人多,住在镇上的人家一般都不种地,都会赶早出来买新鲜的蔬菜猪肉。

  赵书屿将整条市集都逛了一圈,心里盘算着能做个什么生意赚钱。

  看到一个眼熟的同村长辈和小孩在吆喝叫卖,赵书屿笑着打招呼。

  一路逛到猪肉摊子,赵书屿想着要把家里小崽儿需要营养,猪肉也得买点回去换换口味,老是吃野鸡野兔会腻味。

  猪肉价格贵,买的人虽然多,但都买的少,轮到他时摊子上的猪肉都没怎么少。

  赵书屿跟着队伍排到摊子前,桌上摆着大半扇猪和几根大骨头,还有很大一块猪板油没动,地上一个大木盆里装着猪下水。

  李屠户见赵书屿不说话,还是生面孔,主动介绍。

  “今天赶集的人少,猪肉卖得便宜些,30文一斤,大骨10文钱一根,客官要多少?”

  赵书屿盘算了一番,“我要五斤猪肉,三根大骨,还有那块猪板油也都要了,老板把盆里的猪下水送我做搭头可以吗?”

  “这猪下水难吃的很都没人买的,小哥是打算拿回家喂狗吗?我家狗都不吃的,不过小哥这么爽快,我就送给你了。”

  李屠户家三代人都是养猪做屠户的,以前也低价处理过猪下水,好多次被客人拿回来要求退钱。

  见赵书屿买了这么多猪肉不像是要自己吃猪下水,爽快的答应了。

  一边说着,一边手脚麻利的割了五斤猪肉拿麻绳绑好,又拿出荷叶将猪板油和大骨包好,猪下水还特别多包了两层。

  “五斤猪肉150文,三根大骨30文,猪板油10文一斤,这有五斤多算您50文,诚惠230文。”

  一圈买下来,背篓已经被塞得满满当当的。

  猪下水得用大料处理,赵书屿又跑了趟济世堂,花了50文买做卤料需要用到的药材。

  想着家里等着自己的小崽儿赵书岩,赵书屿背着沉甸甸的背篓往镇口搭牛车的地方快步走去。

  车上已经有七八个人坐着,赵书屿将背篓放在脚边坐好,几个人盯着他的背篓好奇的打量。

  一个大婶看赵书屿买这么多东西,阴阳怪气的嘀咕:

  “诶呦,赵童生就是有本事!欠着赌坊那么多的银子,竟然还买这么多东西,看着还有猪肉呢,想必是赌债已经还完了吧,赵童生这赚钱的速度可真是让婶子佩服。”

  说话的大婶宋氏是赵书屿隔了几房的叔叔赵青的媳妇,按理是应该叫婶婶,只是两家并不亲近,不止如此,这宋氏非常刻薄,喜欢背后说人闲话。

  原主父母是被说的最多的,似乎是因为她当年看上原主父亲赵川,奈何妾有意郎无情,赵父选了赵母拒了她的示好。

  这种没有挑明的相看,没看对眼的都会避得远远的,这宋氏不知怎么想的,竟然嫁给了赵川的远亲赵青,还时不时过来家里和赵母拉家常、套近乎。

  赵父怕生事端,悄悄和赵母提了此事,让赵母留个心眼。

  果然,相安无事没多久,这宋氏就开始给赵母上眼药,说些似是而非的话挑拨两人夫妻关系。

  赵母是个泼辣性子,喜欢直来直往,直接将宋氏骂出家门。

  一开始宋氏在村里哭诉,诋毁赵母,不知赵父做了什么,流言倒转。

  宋氏成了村里出名的长舌妇,再也没人愿意与她亲近,两家关系更加疏远。

  这宋氏什么都喜欢学赵家,看赵家送儿子读书,也要送自己儿子去学堂。

  看赵母生下赵书屿后几年没再生,明里暗里嘲讽赵母子嗣艰难,而她接连生了三子一女,将来必定有大福气。

  赵父赵母遇难,宋氏很是冷嘲热讽了一段时间,那时赵书屿骤然失去双亲,弟弟除了哭还是哭,还是十五六岁的少年就此一蹶不振。

  赵书屿听出她话里的嘲讽,面色不变。
<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