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触小说网>书库>其他小说>大明文魁> 1422.第1400章 火耗归公

1422.第1400章 火耗归公

br />
  结果御史上奏就在河南,竟有地方官拒收万历新币,要不然要他们额外缴一笔火耗。

  此事令天子震怒,他正要下令严办这御史,结果林延潮言先不急,派官员到地方明察暗访看看还有无此事。

  结果一查不是一个县,而是十几个县都存在拒收新钱的现象,或者是要他们另缴一笔火耗。

  此举令天子震怒。

  大明有了石见银山的输入后,准备将银钱,从称量货币改为银本位制。

  比如这二十万两倭银,铸成了三十万两万历银币,其中利差的部分就是铸币税。但此举遭到了地方官府的反对。

  因为原先称量货币时,火耗是归地方所有。朝廷铸币之后,等于火耗部分收入就归中央所有了。

  如此对于地方州县而言,如同短了一大笔收入,自然万历新钱遭到抵制反对。

  而这只是第一批银币,今年明朝与倭国在朝鲜铁山市贸将达到百万之数。

  林延潮代表朝廷,已与梅家等十几家海商谈妥。

  明朝海商与倭国,朝鲜商人交易,一律采用金银铜,其余一律拒收。

  而海商得来金银铜以及关税一律上缴给明朝,不得私自带回国内。明朝将负责派兵从辽东陆路将这笔钱运回京师,如此一来可以避免海上运输漂没的风险,二来明朝朝廷将海商所得的金银铜一律用万历银币的方式折算兑现。

  为了方便流通,明朝第一家票号就应运而生。票号总店设在京师,太仓,朝鲜铁山各有分号。海商在铁山将海贸得来的银两上缴给朝廷后,会从票号拿到一张银票作为凭据,然后海商到了京师或太仓都可以将银票兑现成白银,票号从中向海商们收一定的手续费,同时还能放贷。

  至于这票号归谁,也是引起了一番各势力的博弈。

  大约有十二家海商入股其中,同时还有户部,工部的股份,天子也在其中,而且占了不小的份额。

  因为海贸兴起,作为连接京师和朝鲜之间的辽东,其战略地位大大增强,设立辽东布政司的呼声再次在朝堂上被提及…

  当然这一切存在的前提,都是万历银币的存在。

  但眼下传来地方州县拒收银币的事情,这不是让朝廷信誉破产吗?

  万历银币这样法定货币的信誉何在?

  于是这个问题怎么办,摆在了视财如命的天子面前。如此王锡爵的辞疏与新钱被拒两事就放在了一起。

  “看来朕还是要多多倚重林先生啊!”天子感慨了一句。

  田义闻言脸色十分难看。

  天子对田义笑道:“你且忍一时之气,以后道上遇上林先生,你需多恭敬些。”

  田义神色一变,看来提督东厂太监孙暹已将他不肯避道林延潮的事秘密禀告了天子。

  田义再看向一旁不言语的陈矩。

  孙暹提督东厂经常不在宫里,眼下唯有自己和陈矩最亲近天子。

  但自张诚离去后,陈矩越来越少在御前说话,看来他似惧于自己,但其实说越多错越多,他陈矩实稳坐钓鱼台。

  这一刻田义觉得危机四伏。

  “既是王先生暂时回不来,就晋林延潮为文华殿大学士。”

  田义吃了一惊,文华殿大学士向来不肯轻授。

  永乐二十二年,本朝历史上,仅有一徐州人名为权谨,他以贤良保科举出仕为山西寿阳县丞,坐事谪戍,再以荐为乐安知县,转光禄署丞,入为文华殿大学士,侍皇太子监国。

  永乐年间殿阁大学士,只是太子的侍从顾问,不曾有过未预机政的待遇。

  此后无人再授此职。

  另一个时空历史上万历三十五年,朱赓曾于武英殿大学士晋文华殿大学士,此为破例之举。

  明朝历史上仅有权谨,朱赓二人有此待遇。

  而今天子授林延潮文华殿大学士何意?

  明眼人看得出,这是无赏之赏。

  因为不授文华殿大学士,就要直授建极殿大学士。而王锡爵也仅是建极殿大学士。

  阁臣并授东阁大学士倒是很常见,但并授建极殿大学士,中极殿大学士却很少。

  当年张四维以中极殿大学士丁忧在家时,天子晋申时行为中极殿大学士,此举如同告诉张四维你可以不用回来了。

  至于另一个时空历史上,天子破例授予朱赓文华殿大学士,用意就是保留着建极殿大学士给王锡爵,也是告诉天下,朕无论如何都给王锡爵留着这位子,哪怕王锡爵已打定主意不回朝廷。

  看来对于自己人,天子还是蛮不错的。

  赐命下达之时,林延潮于心底苦笑。

  天子的用意,他当然一听就知。

  这对于林延潮而言,此何其让人心寒。

  倒不是这一件事,从之前田义冲撞自己的仪仗,可知天子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尿性。

  现在密信事情被公布于世之后,即便自己入阁三年,为朝廷鞠躬尽瘁,但却还不如一位在家里与天子一起骂言官的王锡爵。

  尽管百官陆续来内阁恭贺自己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