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

着你在各路反贼手里讨生活的情谊,终究是错付了!

  还怎么就不行了,这里面的道想不明白吗,他当时作为侍中,是从先帝手里得到的权力,现在作为尚书令,是从我们手里夺走的权力。

  大家为此愤愤不平,刘协同样。

  原先在皇考手中的权力,是如何到了你们手中,甚至成为了独家且不可让人触碰的了呢?

  况且现在这种情况,你们不想着为君分忧,反而要让君主为你们冲锋?

  双方对视一眼,都有点愤愤不平,也都有点直气壮。

  不至于不欢而散,但也确实是没能达成共识。

  大臣们认为自己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陛下的态度,二来这事说白了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对方过去身后有先帝,现在身后有曹操。

  可实际上这事的原因还真的不只是这样。

  刘协对陆离有偏心,却并不全是因为先帝或者怎样,还因为对方的孤儿状态,这在某种程度上简直比宦官还宦官。

  比起身后家族势力盘根错节的,难道不是这样的用着更令人放心吗。

  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上次跟陆离谈崩了之后,对方有关他为什么不问百姓的质问,这些天他见到陆离总是免不了要问一问百姓的。

  而要讲的话,细致了讲不好讲,粗略了讲也没意义,陆离每次都是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讲述,比如说某位世家子弟的境况,某位豪强子弟的境况,某位寒门的境况,略有资产的百姓的境况,比较贫弱的百姓的境况,以及情况最为差劲的百姓的境况。

  方方面面都有涉及,里面不可避免夹带私货,但也都是有据可查的确实情况,这就不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刘协对于某些人的感官。

  他没有因此怀疑陆离什么,毕竟当年他也是听过陆离如何跟自己父皇说类似情况的,当年要不是他父皇没有点头,陆离都想要去大杀特杀了。

  而作为侍中的刘艾与其他士人不同,看他的姓氏就知道,他其实是宗室来着,自然不会偏向世家说话。

  至于作为外戚的董承来找刘协告状,刘协虽然面上是站在董承这边安抚,心里却没有特别偏向他,还有百姓吃不上饭呢,你倒好,人员扩张到需要增建房屋了。

  你可是朕的自己人,怎么不懂事呢。

  陆离跟外戚的不对付也没跟他遮掩过,也不是特意针对他,当年对方跟何大将军也是不对付的,不对付到在先帝灵前的时候,俩人差点就随机送一位下去陪着先帝一起走了。

  再者说,你这次不是自己先动手的吗。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不少历经三朝(灵帝、少帝、如今的陛下)的老臣,都恍惚间有种一切都回来了的感觉。

  权力触手逐渐笼罩各方的年轻臣子,纵容且拉偏架的陛下,虽然前者较之过去年长了几岁,陛下也换了一位,但一切好像又都没有变化。

  可这种恍惚又会很快被现实拽回来,如今跟过去如何能够一样呢,过去的权力是真的覆盖大汉的,现在就单纯抢走他们手中的而已。

  而且这权力抢的,到底是为了陛下、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曹孟德,真的不好说。

  曹操对此是有答案的,而他的发现正是基于陆离这份对于权力的主动,以及主动出现的时机。

  之前郭嘉跟他说过陆离的一些情况,曹操有些认同、有些却不怎么认同,可现在看来,对方好像确实比自己更懂一些。

  他发现陆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跟吕布是非常相似的。

  他们都是对于一些东西有着需求的人,只是不像吕布要的那么杂,将一切欲望表现的相对赤裸,一言不合就要一拍两散那么极端。

  陆离的需求更倾向于情绪价值,这份需求相对隐晦且体面,你给不足对方也不会罢工,但给足了能够得到的绝对超乎想象。

  这次明面上是陆离大胜特胜,实际上是曹操赚了个盆满钵满。

  陆离抢走了那么多的权力,难道还能一个人将事情都做完吗,尚书台下面不少人都是曹操举荐的人。

  许多人虽然名义上只是尚书台的六曹尚书,实际上做的却是从三公九卿那里抢来的事情。

  地位是要依托于权力才能稳固的,当年陆离作为侍中都能在某种程度上令三公以礼相待,正是基于此。

  没有权力的陛下好歹还有大汉四百年的威望托底,可没有权力的三公呢,有人当场就有点要生病,之后就是因病体面辞职的倾向。

  但是一听说曹操要带兵出去打仗,原本已经躺在榻上,叫来了医工,白布沾水放在额头上的人,一骨碌又爬了起来。

  战争这种事情的不确定性到底有多大,这些年大家算是见识了个明白。

  前有皇甫将军对待几十万黄巾如砍瓜切菜,面对北宫伯玉却一败再败。

  后有董卓被联军追的从洛阳迁到了长安,联军又因为内部矛盾自我攻克了。

  打仗好啊,放心打吧,绝对不包赢的。

  哪怕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当初何大将军在追随者众多的情况下,让自己陷入宦官包围圈被噶带给大家的震撼,依旧是“动人心弦”。

  第118章均匀此事

  这次的事情与其说是带兵出去打仗, 倒不如说是扫清许昌更远周边的动乱势力。

  其中相当醒目的一支,与朝中众人也算是老熟人,正是张济。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