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

的状元袍,打马游街,春风得意。

  事后她想起这一天,依然仿佛在梦中一般,但金榜题名,进入官场后,太多事要她烦恼,让她顾不上多想。

  她卷入了皇帝与世家的争斗,不得不左右逢源,在一次次升迁、贬谪、升迁的起起落落中,官位越来越高,内心却越来越荒芜。

  她尝尽了权力的滋味,觉得这样的人生索然无味起来。

  终于,她在六十三岁这年,不顾新皇的再三挽留,告老回到了故乡。

  她拒绝了新皇赐下的车马仪仗,孤身一人,轻车简行地来到了荒草丛生的老宅,一个人修整宅邸,打算在这里安度晚年。

  当她走进昏暗的厅堂时,她看到了中央案桌上供奉的一张镂空面具。

  面具积满了灰尘,早已经黯淡无光,眉毛上扬,凤眼微闭,额上长角,无齿、无下颚。

  盛儿皱起眉,拿起面具拂去尘埃,一些久远的记忆浮上心头。

  她想起来了,四十年前老家曾经发过大水,一群红衣师娘救了她,师娘们供奉的喜乐神,便是以这镂空面具为象征。

  她们什么时候把面具放在她的老宅了?

  盛儿疑惑地望着面具,眼睛与它的空洞双眼对上,忽然移不开目光。

  一道冰冷的声音,直接在她脑中响起:“你觉得争权夺利的人生没有意义吗?你想找回活着的感觉吗?你想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吗?”

  多年宦海生涯,早已让盛儿锻炼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度,她沉默转身,直接往缉妖司方向走。

  在不知道未知存在意图时,不能对其做出任何回应。

  哪怕这是喜乐神的面具,焉知不是邪祟附着其上?

  盛儿的反应一点不比年轻时慢,可还是没来得及,转头的一瞬间,周围景物已经发生了变化。

  她看到了那伫立在屋檐上的挺拔身影,那道身影背着一口大剑,手持一把宝弓,带着身旁的异族女子一起,向着坠落的太阳射出一箭又一箭。

  那些箭射死了太阳,却也赶走了太阳上盘踞的蛆虫,那是她曾经接触过的天尊神力,在池州制造水灾的幕后黑手,竟然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染指了太阳的权柄。

  日神羲和因此得以正名,遍布天下的太阳神殿陆续迎回了祂的信徒,死去的羲和神君,却真正活了过来。

  平康六十年,帝崩,咸恒帝继位。

  咸恒元年,皇长女高从煦上奏,请史馆重著与羲和神君有关的典籍。

  咸恒帝答应了。

  盛儿没注意,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变回了年轻的模样,她只顾着睁大眼睛,惊异地看那一本又一本似曾相识却面目全非的典籍。

  作为本朝最年轻的状元,她自然是熟读经史的,可她竟然从来没看到过这些东西。

  “……羲和为天尊妻,生十日……”

  “……御车出行,困于虞渊,以致日不能落,月不能升,时无恒常,天下将乱,幸为天尊所救,秩序得以恢复……”

  “……公鸡报晓,才有日出东方,牝鸡司晨,乃乱世之象……”

  这些不实之语,分明是天尊盗走太阳权柄后,为自己提升位格捏造的。

  皇长女亲自带着史官,引经据典,一字一句地更改这些错漏之处。

  盛儿看到,一个又一个铁骨铮铮的士子撞死在史馆门口,口口声声篡改圣人之言,天理不容。

  史馆门口的地砖被士子的血染红了,对皇长女的咒骂与弹劾没有停过,咸恒帝几次想要叫停,都被皇长女拦住。

  父女二人在紫宸殿中单独见面,咸恒帝流着泪说:“我的女儿,你本是我最出色的孩子,为什么要自毁前程呢?你可知道,你在士子们心中已经是个离经叛道的暴虐之人,也许以后不会再有文官愿意支持你了。”

  皇长女说:“如果用我一个人的名声,就能纠正这个错误,又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如果我在这时退缩,又怎么对得起千辛万苦赶走那个小偷,抢回权柄的先人们呢?”

  咸恒帝捂住了她的嘴,紧张地看了眼殿外:“可那个小偷……”他充满敬畏地说,“……那是一尊真正的神灵,羲和神君都被祂害死了,你,你只是个凡人,又怎么敢和祂作对呀。你再这样下去,恐怕会万劫不复,又有谁会知道你的付出呢?”

  “当满朝朱紫中出现女子面孔,皇位上坐着的是我的某个妹妹,却无人会说她们牝鸡司晨时,我做的事,不就已经被记住了吗?”

  皇长女拉开咸恒帝的手,退后两步:“我们虽是凡人,却也不可妄自菲薄,每个凡人的生命、记忆、思想,组成了神灵在人间的锚点。虽然现在,太阳的权柄已经夺回来了,但若是人界依然充斥着天尊执掌时的陋习,羲和神君便无法获得祂需要的锚点,也就无法复活,迟早有一天,天尊会再次偷走这个权柄。”

  咸恒帝泪流如注:“即便一定要去做,这个背负骂名的人,就非得是你吗?”

  皇长女一笑:“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何须再彷徨!”

  轰!

  随着这句话落下,盛儿只觉得眼前所有景物轰然破碎,一道天外而来的视线似是往她身上扫了一眼,却被喜乐神面具挡住。

  伴随着清晰的面具碎裂声,盛儿蓦然惊醒,一睁眼,竟发现自己仍在寺庙禅房中,手捧着书卷,不知何时伏案睡了过去。

  她心跳如雷,满头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