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

人——母亲、父亲、丈夫,也许都不真正地想了解她们,她们一生都不会被注视内心。

  可说回来,是啊,对方说的没错,她可以洞察女人,她也可以洞察男人,她能做好这个行业。

  几个女人讲完以后,听众开始谈论感想。

  一个女孩是尼日利亚人。

  她是通过创意节的公益项目免费过来参加活动的,全球仅有少数名额。官方进行筛选以后提供机票以及食宿,让他们也能来戛纳,并将戛纳的一切一切记在心里、带回去。

  她的专业是传媒,她说,在尼日利亚,这些年来女性地位已经出现极大改善,甚至,WTO的首位非洲掌门就是尼日利亚女性。可她知道女性地位仍然很低、仍然不够,而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她已经从事广告超过两年了,今年年初参与了个女性权利的公益广告,是关于女性公共卫生的,很开心,也很骄傲,她还想要做更多事。

  大家给了女孩很多掌声。

  后来又有来自各个国家地区的女性发表感想,张斩感到受益良多。可90分钟过得太快,三点左右这个活动就结束了。

  张斩走上去,与那几个CEO、CCO等等都合了个影又聊了两句,称赞她们的智慧,讲述自己的收获。

  张斩甚至与那位尼日利亚的年轻女性广告人也合了个影,她们还交换了Instagram。

  …………

  这个时间,还能参加一个活动。

  张斩稍微想了一下,最后去了一个分会场。

  也许因为已经察觉到了这时代的汹涌浪潮,这个活动的主题叫作《让思想回归世界》。

  张斩盯着这句英文,默默地念:“让思想回归世界。”

  开场的时候,活动竟然放了一支十几分钟的“短片”。

  是一个广告合集。

  里面全是各种广告片,而且还是在现场的每一个人最最熟悉的广告片。

  在昏暗的会场之内,屏幕闪着各色的光。

  然而会场里面坐着的人都很清楚它们今天是为什么会出现在创意节的大屏幕上。

  因为它们都曾闪烁“思想”。

  第一个就是苹果的《1984》。

  张斩现在依然记得在课堂上第一次看到它时浑身上下过电般的战栗感。

  这支Commercial只在电视上播过一次,是超级碗中场期间。它让美国人震撼至极,也帮助当时暗暗淡淡的苹果公司成为传奇。

  那时《1984》这部小说以及电影风靡美国,也使得美国社会上下出现了对于“极权”的恐慌。

  关于这支经典广告,说法很多,真假难辨。比如据说,苹果公司的董事会并不喜欢这支广告,没通过,更没付账,可代理商当时因为对这广告过于自信,已经提前就斥巨资把超级碗的黄金时段买下来了,最后因为实在自恋,于是,即使并没收到一分钱,他们还是把这广告播出去了,最后轰动整个美国。

  张斩静静地凝视着它。

  一排排僵硬的人在机械地踏着步子,代表“垄断”的男人则喋喋不休、夸夸其谈地在屏幕上给每个人进行高效的洗脑。屏幕散着幽诡蓝光,蓝光映在观众脸上,他们都在呆滞地听。镜头一转,一个穿着白色上衣、红色短裤的短发女孩拿着斧子充满朝气地从尽头处跑过来,她每块肌肉、每根发丝彷佛都在诉说“反抗”。她跑到屏幕前,将那斧头投掷过去,斧头砍在大屏幕上,男人身影轰然碎裂,而台下的人如梦初醒。

  广告语是“1月24日,苹果电脑公司将会发布麦金塔电脑。而你也将明白,为什么1984不会成为1984。”

  代表垄断的蓝色男人自然就是那个时候如日中天的“蓝色巨人”IBM,而那女孩儿,自然是“挑战者”苹果公司了。

  这款电脑果然也是颠覆性的,后来,“麦金塔”Macintosh被简化成了“Mac”。

  短片里的第二支呢,竟然也是苹果公司的。

  是1998年的《ThinkDifferent》,这支广告也曾经救了苹果。

  当时苹果已经摇摇欲坠,乔布斯则回到苹果。巧合的是,《ThinkDifferent》的创作者,正是因为看到了《1984》才决定要做广告的。

  1998年,苹果推出iMac,这支广告也问世了。

  张斩又在会场里与其他人一块儿回顾这片子。

  爱因斯坦、马丁路德金、甘地、毕加索……以及首个独自飞越大洋的女飞行员与航空先驱艾尔哈特等等人物的影像闪烁过去,最后当然是那句Slogan:

  【Becausethepeoplewhoarecrazyenoughtothinktheycanchangetheworld,aretheoneswhodo.】

  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就是那些真正改变世界的人。

  现在好像平平无奇,但在90年代,“与众不同”这个口号却真的能震撼人心。据说广告播出以后,许许多多挣扎的人都写了信件给苹果,说自己不再因为“不同”而感到自卑了。

  而后又是阿迪达斯的《ImpossibleisNothing》,而后又是……

  张斩其实受到触动了。

 &em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