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触小说网>书库>言情女生>百万调音师:我只好亲自上台了!> 第337章 他竟然在教学上都这么给力?!

第337章 他竟然在教学上都这么给力?!

是一定要注意,大多数的理论书籍,专业性过高了,经常性的引用很多非常专业的术语,规则繁琐,具体的步骤因为学术考量,也没有经过总结与提炼,所以,千万不要在回顾复习的时候越学越乱!

  ”

  李少杰的话,很好理解。

  很多理论书籍,那并不是唯一答桉。

  很多理念不同,造成的一些想法也不同,音乐艺术很难有一个“正确答桉”,因为各个流派,各种名家大师习惯也不同。

  但是,音乐是有一个基础的,正确的,固定的框架,考研也大多数都在这个框架中。

  考研,考验的是【一个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后续研究更深层次的知识打基础】。

  而绝对不是考研【你是否是艺术家,你是否有音乐家思维,你是否有独到的想法】。

  这些反而是忌讳。

  而并不是那些网络口嗨大神们所谓“条条框框限制了XX行业的发展”。

  那些大神,很明显,连考研世界的边都摸不到,但就会凭借臆测去大放厥词。

  他们不懂,所以会陷入一个自己都没意识到的误区。

  【考研成功=艺术家】

  这是错的。

  考研成功代表你可以进一步学习更高深的东西,能更有机会去实验你的天才想法。

  这才是现实。

  【考研成功=另一个阶段的学习开始】

  仅此而已。筚趣阁

  你还在学习的过程,最要紧的是掌握扎实基础,考试不是死板,而是测验你的基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偷换概念的人太多了。

  而这样网络上无处不在的说法,多少是会影响到考研的学生的。

  考研,不是让你作曲,不是让你创建流派,更不是“艺术家”的考试。

  “是的,曲式和声考试,在答桉上,存在相对的唯一性!

  ”

  李少杰的话很直白。

  那便是.......

  你需要从这些比较抽象,左右摇摆的东西里,找到一个考试题中相对最正确的那个答桉,而这个答桉,很多情况下是有唯一性的。

  考研,就是在考一个音乐生的基础常识,基础乐理,基础的知识。

  而不是考什么稀奇古怪的发散性思维。

  比如,一般和声试卷上,都是这么出题的。

  【为指定的旋律和低音配写四部和声】

  【要求1.正确应用已学过的和弦链接方法。】

  【要求2.运用正三和弦的原位与转位,属七和弦的原位及其相关知识,为下例旋律题配写四部和声。】

  然后,给出你一行五线谱,上面有着题目内容的旋律。

  看起来很难?

  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

  这个和声写作,实际上就很是类似于文学试题中“对下联”。

  首先,你必须讲一个“规则”,那便是对联中必须要的,平仄对仗,内容对仗。

  必要的时候可能还得意境对仗,甚至一些刁钻的对联,谐音对,偏旁部首对,回文对等等等,这便是“规则”。

  比如,“丝竹同清当天合曲”便可对“山水齐朗映日生文”。

  答桉虽然不绝对是唯一,总能有更妙的。

  但答桉在规则框架的趋势下,是具有“唯一性”的。

  只要满足条件,对上来了,那么便是合格的答桉,至于更高深的意境处理,那完全不是你一个普通的学生需要考虑的。

  和声的作答其实便是类似。

  “一来,不要被术语忽悠懵,精准的提炼术语分析,对乐曲中发展手法,延伸结构,材料拼接方式,音型组合结构,节奏织体组合,能够做出严密且符合逻辑的阐述。”

  “二来,便要找准定位,你们是学生,用好所学知识,工整的回答便好,你们是在考试,不是在作曲,不要把问题复杂化。”

  李少杰强调了一句后,便在学生们不住点头中接着讲道。

  “我们遇到和声题,无非会有这么几个困扰。”

  “和弦太多,不知道用哪个。”

  “和弦计算太慢,还容易出错。”

  “声部连接出错,看不出来,或者不知道怎么修正。”

  “两三个方桉纠结,改来改去觉得不行。”

  “我跟答桉不一样,但貌似也符合规则,这对不对?”

  李少杰的话,顿时引起了无数学生们的共鸣。

  或者说,这类问题,本就困扰了相当多的学生,不仅仅是音乐系的。

&emsp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