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触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千门36天局> 第1章 结束就是开始

第1章 结束就是开始

过了一阵,两人又交换所诊的手腕,再次诊断,然后恭辞而出,开药方去了。

  “如何?”周嘉谟肃然探问。

  两位太医交换一下眼色,黯然的摇摇头,退出了西暖阁,方从哲又向御床低声致词:

  “昨闻圣体违和,臣等不胜惊惧,伏望圣上宽怀,善为调摄,以慰中外臣民之望。”

  万历帝终于开口说话:

  “朕继承祖宗大统,历经四十八年,久因国事焦劳,以致脾疾复发,突然病倒不起,辜负了先帝重托。唯是皇太子已经正位东官多年,实赖诸位大臣和司礼监协心辅佐,遵守祖制,保固皇图。诸位大臣功在社稷,万世不泯。..... "

  皇太子朱常洛听到这里,知道遗诏里已清楚确定自己地位,心里吃下了定心丸;郑贵妃见自己为儿子争了三十八年的继承权终于落空,不觉失声痛哭。

  万历帝似乎听到贵妃的哭声,又道:

  ”待太子即位之后,当册封郑贵妃为太后。.....“郑贵妃哭声停了,她生恐自己哭声干扰大臣、尤其是秉笔太监的视听,遗漏了这至关紧要的一句。同时,她又觉得那个”黑婆婆“当真是神乎其神,她的预言果然是如响斯应。

  前日傍晚,方从哲入宫,陈说已无法拦阻群臣见驾,这么一来,废立太子之谋自然落空了。她失落之下,忽然想起了大内西北隅的那座”腾禧殿“,那殿的神龛中供奉-- 木雕神祗,因长年被香火熏染,黑糊糊面目不清,谁也说不清是何方神圣,许多老官人说是官女之神,而老太监却道是太监之神,那神几乎有求必应,传说中,有时竟然还能开口说话,预言吉凶。但太监也好,宫女也好,大家都称之为”黑婆婆“,连那座腾禧殿也改称为”黑婆婆殿“。记得万历十三年春天,她一个人悄悄地去黑婆婆殿求子,果然不久就怀了福王,第二年正月初五,福王出了娘胎,三月初二她就被册封为贵妃。心想,平生富贵全赖那黑婆婆所赐,过几天,即亲备斋果,前去答谢黑婆婆。

  她敬祭之后,突然想起流传于官女之间一个神秘的传说,道是夜晚单独叩拜黑婆婆,有时会得到神的指点。想到此,她即把贴心的官女差到殿外伺候,自己单身再到鬼前叩拜,果然龛后有个声音低语道:

  “你已受皇帝宠爱,应趁机求皇帝立你的儿子为嗣。此事须让皇帝与你一同到高元殿”真武帝君“面前暗誓,使他后日难以翻悔。”

  她按黑婆婆的指示去办,果然心想事成,皇帝不仅在真武帝君面前答应立她儿子为嗣,还御书一纸,当面封缄玉匣之中,让她保存。

  由于这个缘故,万历帝立嗣的事,明争暗斗了数十年,成了本朝两大政治漩涡之一。直到前日,方从哲入官传讯,使她废立的计划再度落空。为此,失望之余她又单身悄悄地去黑婆婆之殿,黑婆婆复又指示:

  “你不必失望,皇上给你的玉匣依然尚在,不日即将遗诏让你为后。一旦为后,福王爷便是嫡子,所以希望更大了。”

  果然一切与神示若合符节!

  郑贵妃也吃下了定心丸。

  病榻上的万历帝,又继续言道:

  “朕派宦官外出充当矿监、税使,实为权宜之计,今一律撤回。..... "

  才说了几句,已然上气不接下气。

  户部尚书李汝华窃思:

  --矿税骚扰天下、涂炭百姓二十五年,哪有连续了二十五年之久的”权宜之计“?如今你就要归天了,花不了钱了,这才收回监使装好人!

  --死前装好人的事,在你不是第一次,三十年春天,那回病得似乎没有指望了,你不是也召来大学士沉一贯,宣布取消矿监税使吗,可是等到第二天病一好转,却又立刻收回成命但愿这回你再也收不回成命。.......

  想到此,李汝华忽觉自己有点大逆不道,不免又狠狠地自责起来。

  这时万历帝又道:

  “大僚、科、道缺员,可斟酌补齐;辽东欠饷,可先从内帑拨给。..... "

  说到这里,万历帝又气喘不已。

  兵部尚书黄嘉善想:辽东前线累年积欠的军饷已达九百万两银子,战士衣食无着,纷纷逃亡,已到溃不成军的境地;可是你为了修建死后安身的陵园,花银也达九百万两之巨。你这一去,实是带走了辽东大块版图!

  吏部尚书周嘉谟则想,当今朝庭早已瘫痪多年了。内阁大臣本应六员,今只一人,实为看守内阁,尚书缺三人,侍郎缺十人,科道官缺九十四人,巡抚缺三人,布政监司缺六十六人,知府缺二十五人,当真是个破烂朝廷。时至今日才想补缺、补漏,实是”船到江心补漏迟“了!

  但礼部侍郎孙如游却不作如此观,心中反而有点兴奋:这大面积的缺员,正好为多年来因支持太子、反对矿税而被撤职的官员,提供了复职的机会,此乃”中兴大明“的大好时机,众人何以愁眉苦脸?

  万历帝还是不发一语,气喘嘘嘘。

  这时殿外传来了金铁在地上碰击拖动的声音,司礼监陈矩忽然喃喃自语:

  ”李永贞。..... 是李永贞。.... "

  万历帝似乎也很熟悉这锁链的声音,眉毛一动,又挤出一句话:"是李进忠。..... 将他开释了吧!"

  说罢,缓缓地睁开双眼,他想看看朝臣的模样。他大约有三十一年不上朝了,除了偶尔在内官召见内阁大臣外,连六部尚书都不见。此刻,他的目光缓缓地移动着,从每个人脸上扫过:方从哲、张维贤这两人有点印象,其它的人全似未曾见过,陌生得很;但都长得不好看,比他身边的宫人差多了。便这一转念,即满脸漠然,双眼的瞳孔渐渐放大,沉重的眼皮终于落下,枯焦的胡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