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殿下唤我吗?\"
说着一双眼珠不住地转来转去,朱由检似乎很感动,感叹道:
”徐伴伴,你这等忠心,这等勤快,实在难得。不过,刚才你听错了,大概是风声吧。“
2
天启七年八月,皇帝朱由校已日薄西山。
魏忠贤、李永贞和王体干眼看皇帝病危,都有点乱了方寸。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才二十三岁的青年皇帝,怎会说走就走?千算万算,只算到让他在病榻上过一生,没料到说倒即倒。他们还有许多事要办,夺权的基础还未经营稳固,得继续依靠这个皇帝才行。但是这棵树就要倒了,缠在这棵树上许多藤蔓怎么办?
时也?命也?经营了一辈子的”事业“,怎能就此放手?他们想来想去,想起了汉朝的王莽。
他当时让孺子婴“移花接木”,冒充是皇帝的后代,去继承皇位。现在他们也想如法炮制,想让魏良卿的儿子冒充为天启帝的后代,去继承皇权。但是这件事,必须得张皇后同意,由她出面安排。让一个皇妃假装怀孕,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将魏良卿的婴儿悄悄地抱入官来,然后声称为某皇妃所生,这样便完成了“偷天换日”的把戏。
但是,这个主张被张皇后坚决拒绝了。
张皇后倒是对他们看得一清二楚,在前几年的时候,有一回朱由校回宫,看她在看书,问是什么书?她便严肃地回答《赵高传》。从那时候起,她就知道朱由校必将咎由自取。所以,她对前来当说客的太监断然说:
“从命是死,不从命也是死,我不从命而死,到了阴司,就可坦然面对列祖列宗了!\"
所以,魏忠贤-帮人再也无计可施,他们的阅历和知识水平,注定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格局与命运。
而朱由校弥留之际,却发生了一件怪事。
刚刚竣工的皇极殿屋脊上,飞来一只怪鸟,大如天鹅,形状似枭非枭,竟然发出类似人声的哈哈笑声。官中无论是太监还是宫人,听了无不毛骨悚然。也不知朱由校听见了没有,从此病情愈加沉重。张皇后深恐魏忠贤趁机下毒,每次进药,她必亲自试药,并趁魏忠贤沐浴的时候,小声问朱由校:
”陛下万一不讳,大事如何?\"
“定属信王。”朱由校说。
“要不要召信王来?”张皇后又进一步问。
朱由校点点头,张皇后立即透过亲信传谕,急召信王朱由检入官,朱由校见弟弟来到御榻旁边,便语重心长地说:
“将来弟弟你当为尧舜之君!\"朱由检非常惶恐,立即跪下,说:“臣死罪,陛下为此言,臣罪该万死!\"
”善视中官,魏忠贤可以信任。“天启帝朱由校又说。”圣意已定,可以宣布中外。“张皇后又不失时机地说。
便这样,朱由检继承皇权的名份就定了下来。
八月二十二日,天启帝驾崩。
二十四日朱由检在”中极殿“即位,受百官朝贺,他就是”崇祯皇帝“了。
过后不久,阁党内部--部份人继续上书,要求收捕东林遗孽,崇祯照批不误;但有些人似乎已经嗅到什么异常气息,感到大事不妙,态度开始反转,上书弹劾魏忠贤和他的一伙干儿子,崇祯皇帝则驳斥了他们,还说了魏忠贤的许多好话。
也还有一些生员上书,弹劾魏忠贤,崇祯皇帝继续警告他们,但口气比较委婉、缓和。
过了几日,崇祯皇帝亲自前往皇嫂张皇后处答谢。喝茶期间,忽见张皇后身后立一青衣官人,他觉得这官人有点眼熟,不禁连看了几眼。
”皇上你认识她吗?“张皇后道。
”你原来真的是宫女!“崇祯点了点头,说。
”她不是宫女,她是冯姑娘。是当年湖广都指挥使司佥事冯应京的女儿。她今日来此,是要再送一张纸条给你的。“张皇后说。
崇祯皇帝微笑地伸出手来,冯姑娘呈上了一张小纸条,说:
”请陛下御览之后,依然烧掉。“
崇祯看完,这才发现,虽是白天,张皇后的案上点有一根蜡烛,便随手烧掉了纸条。
又过了几天,崇祯在内富较场阅操,让宫中所有能武的太监都到校场操练,他兴致勃勃看完了操练,然后下旨
抚慰了一番,便令所有与操的太监全部到官外兵部领赏银。那些太监欢欢喜喜地出了紫禁城,到了外廷那里领了赏银。大家待要回宫,进入紫禁城,守门的禁兵却对他们说:
“你们都已经领足了路费,可以回家了,不必进宫。”便这样,崇祯皇帝将内官可能发生祸乱的势力,巧妙地消除了。
第二天早朝,他下旨,将锦衣卫都督魏良卿,降为锦衣指挥使;同时也将魏良栋、魏鹏翼降了职。
魏忠贤知道反扑的力量已经凝聚,大事已去,便告病辞去总督东厂和秉笔太监的职务,崇祯立即允准,暂由王体干接任。
客氏告归外邸,也立即得到恩准。当天晚上她打开那个视为至宝的金盒,取出黄龙包袱,匆匆奔赴仁智殿。她在天启帝的灵前将他的胎发、稚牙、指甲、疮痴全部焚化,痛哭了一阵,便于五更时分出了紫禁城。
十月,崇祯皇帝下旨抄了客氏的家,里面内藏金银财宝无数。她的外邸成为皇家的一座仓库。时光过得真快,那些钱财客氏都来不及花,便几乎全部归还给皇家。十一月份,又下旨鞭答死了的客氏,并焚尸净乐堂。同时,处死了侯国兴和魏良卿。接着,便发放魏忠贤到凤阳去扫皇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