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蜀军也非易事。
孙礼见大都督听他告急之后,只是沉吟不语,稳坐不动,未见有出兵援救的意思。急忙又说:
“郭将军再三交代,--定要转告大都督,假如北原失守,六万蜀军杀向关中,如入无人之境,长安三辅之地,危在旦夕。”
司马懿听了大惊,郭淮此言不是危言耸听,孔明之所以这样用兵,他的意图是想用四万人马把魏军牵制在渭南,而抽出六万大军直取关中。
情势危急,容不得多疑,他立刻抽出三万人马,由二个儿子率领,火速回渡渭水,向西增援北原。
此时北原守将郭淮,被魏延、马岱困在营寨,但见蜀军日夜攻打,却未曾破寨。郭淮心里也疑问,何以六万蜀军大举进攻,破不了二万北原守军呢?只知其中有诈,却又不知孔明耍了什么花招。
还在渭水过渡的蜀军吴班、吴懿、王平、张疑二路大军,见司马师、司马昭率军从北岸陆路来援,就纷纷返回木筏,顺水飘流而下,不用一日功夫,就到渭南之岸。
此时正好天黑,四将令众军火速登岸,军中早备易燃柴草,但见魏军船只和营寨,放火就烧。
司马懿派出三万援军之后,心里总觉不妥。二个儿子去后,副将孙礼留在身边。他问孙礼,郭淮二万守军,如何能敌蜀军六万之众,恐怕援军到时,北原已经失守。
孙礼急忙告知,他来的时候,蜀军还有二路人马正在渡河。现在大都督派出去援军,正好可以挡住还在渡河的蜀军。
司马懿听了,又觉奇怪,蜀军渡河,为何慢吞吞的,全不知“兵贵神速”呢?
正猜疑之际,忽报后营起火。司马懿顿时面色大变,惊叫:
“咱们中计了!";
孔礼还是不知何故,司马懿急令三军集结,不许溃散,以一挡十,死守营寨。
但是四面火起,杀声阵阵,蜀军从四面八方,铺天盖地杀来,魏军溃不成军。
孙礼急护大都督上马杀出重围。众虎贲舍生忘死,好不容易护着大都督杀到渭水岸边,但见船只已毁,无法渡河,到处都是蜀兵,不知往何处逃窜。
此时天已大明,他们且战且逃,跑了一夜,发现逃到一处密林。众人惊魂未定,又见一队蜀军杀来。为首的是廖化、张翼,众将急忙迎战,司马懿拨马便走。
廖化认得司马懿,拍马挥刀直取过来。司马懿着慌,没了主意,只好绕树而转。廖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树上。不想用力太猛,砍得大深,拔了许久,才拔出刀来,却已不见司马懿人影。
林中寂静无声,众将士也都不知杀到哪儿去了。廖化向东追了一程,还是不见司马懿踪影,只好回马。但见一路都是尸体、马匹和被扔掉的兵器。到了那棵树旁,竟拾到司马懿落下来的一顶金盔。
廖化用刀挑起,回营报功。
2
司马懿躲过廖化那一刀,只丢了头上的金盔,却保住了性命,紧紧向南逃去。
不料惊魂才定,又见一队人马拦在前面。司马懿四顾左右,身边战将不过十余骑。心想完了,今日必定命丧渭南,新无生路。
不料对面为首的将领,并无冲杀过来,反而下马跪地参拜道:
“大都督受惊了,征蜀将军秦朗奉旨前来助战。”司马懿还是不敢相信,抬头再看军前旗号,写得明白。同来的还有夏侯渊的四个儿子,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夏候和等。他这才放心,果然是朝廷派来的援兵,真是来得太及时了,否则渭南之军不保,连他这个大都督也难逃诸葛亮之手。
“来了多少人马?”司马懿急问。
“二万!";
原来魏明帝得知诸葛亮兵力优于渭南魏军,便急派援军,但因南边战事未了,所以才给二万步骑。秦朗以为司马懿嫌少,司马懿并不嫌少,有这二万生力军,他还有救,渭南之营不但不会被摧毁,还可以在这时有所突破。
他急令秦朗率军北进,收集残散兵力,再立营寨,以固军心,
果然那些残兵一见魏军旗号,纷纷投来,收集起来也有万余。未久,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也率军回到渭南,合兵一处,却也有六万余众。
原来他们兵到北原,但见蜀军不战自退,都上了木筏,顺流而去。兄弟俩知是中了调虎离山之计,急忙回救渭南。但是陆路不如水路快捷,等他们赶回渭南,魏军已经惨败。魏营已被夷为平地,粮草器械不是被烧,就是被抢一干二净,遍地都是伤残的士卒在悲声呼救。
众将不由呆立,失声痛哭。
司马懿闭目哀叹,说是他失察,中了奸计,渭南之军几乎覆没。好在秦朗带来大量粮草,渭南残军才不至于挨饿。司马懿命令众军重立营寨,严加防守,从此无令不许出战。
蜀军大获全胜,斩敌万余,缴获马匹、粮草、器械无计其数。
孔明见大军奋战一 e 一夜,人疲马乏,而且魏军援兵又到,就让杨仪传令收兵。
次日,五丈原大营设宴庆功。众将更服丞相神机妙算,都称首战大捷,丞相应记第一功。
孔明连连谦让,认为还是筹划不周,有了疏漏,让司马懿跑了。他取出廖化捡来的金盔,展示在众将面前,十分遗憾地说:
“没有取来他的首,只是捡来他的金盔。”
众将接过金盔,传看稀罕。却都称道,今日得他金盔,来日必定取他首级。
孔明并不乐观,此次声东击西之计,本料司马懿难逃此劫,不想秦朗的援兵突然从天而降。现在更令他担忧的是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