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记得高宗当时是含着热泪读完这份上疏的,当即赞许道:
“有这样的臣下,朕还有什么可忧虑的!进兵与停兵的时机选择,朕不从中制约。”
随之,又召岳飞到行在寝阁密谈中兴大计。
谈话间,高宗随便问道:
“卿得良马否?";
”臣曾有二匹良马,一天要吃精细豆蔬数斗,饮清洁泉水一斛,然非精料和洁水则不吃喝。备上鞍甲奔跑,初不甚疾,待行百里之后才开始加速,从午时一直跑到西时,都还可以再跑二百里。解鞍后不喘息不流汗,好像什么事也没有似的。这种良马虽吃喝得多但却不凑合着乱吃,力气充足却不急于表现,乃是致远之良材也。不幸这两匹良马去年却相继死了。今所乘之马,一天的食量不过数升,而食不择料,饮不择泉,手执缰绳还未坐稳,它就跳跃着飞跑而去,甫跑百里,便力竭汗喘,累得像将死一样。此类吃得少又容易满足,好表现却容易力气用尽者,则是餐钝之劣材了。两匹良马死后,臣曾悬重金广购良马,可是快一年了,就是买不到。可见良材难得。“
高宗听完岳飞这段关于马的论述,觉得很有哲理意味,便欣然而起道:
”爱卿所言好极了,令朕茅塞顿开。马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说完,高宗便面授岳飞为太尉,次日任命岳飞为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第三天,高宗让岳飞跟随自己前往建康,令驻守建康的王德、郦琼两支军队隶属岳飞指挥,并面谕他们道:
“你们一定要听从岳飞的命令,就当他的命令是朕的诏令一样!";
岳飞辞别高宗回襄阳时,高宗握着岳飞的手道:
”宋祚中兴的事,一切委托于卿。“
岳飞谢恩回襄阳,正图大举进兵中原之际,却发生意外之事,使岳飞这次规复中原的上疏又泡汤了。
都道”天子无戏言“,然而反复无常的高宗赵构,很快便改变了让岳飞进取中原的初衷。
当然,其中似乎也有高宗自己的理由。
理由就是这时太上皇赵佶和郑太后在五国城相继死去。为了接回梓宫安葬,迎归生母韦贤妃(遥尊为宣和太后)奉养,决定屈已对金和议。他悲恸地对群臣谕道:
”宣和太后春秋已高,如今在异国他乡受苦,朕日夜思念。且太上皇又有遗旨,要安葬在宋地故土,但他和郑太后的梓宫未归,朕身为天子,不能尽孝,日夜不连安处。若金人肯归我梓官并宣和太后,朕亦何妨委屈自己同金人和议?";
于是,高宗--面命王伦为奉迎梓官使,赴金邦讲和;一面起用力主和议的秦桧为枢密使,节制全国军队。
绍兴二年六月,秦桧因拜相一年毫无建树,被众臣弹劾。当时,高宗气恼秦桧不明自己内心“不愿迎二圣”的事理,便顺水推舟,将他罢相,并亲书“终不复用”的诏令。如今,时过五年,高宗似乎也忘记这事了。
秦桧这几年在温州、越州的知州任上,勤勤恳恳理政,老老实实做人,闭口不言“迎回二帝,收复失地”,对上尊顺权相赵鼎、张浚,对下爱护僚属百姓,才干卓而不群。所以这次高宗决定让他复出,竟得到上下左右的拥护。
然而,摸准高宗心病的秦桧,复出后便死心塌地投高宗之所好,一意主和,当个真正唯圣命是从的大忠臣。为了实现高宗的主和意图,他首先削弱力主收复中原的岳飞军事力量。于是,他对高宗奏道;
“臣观岳家军以一当十,兵力已够。刘光世已罢职,无人主军,应命王德、郦琼领前刘光世军。”
高宗闻说,深感秦桧善解人意。但他又不便朝令夕改,遭人非议,只好采取模糊的领导艺术,让秦桧为他更正了。于是,他微哂道:
“全国兵马皆属枢密院节制,由卿自处便了。”
秦桧便以高宗名义向右相、大都督张浚下了手谕,令王德、邮琼统领淮西前刘光世军,归属都督府节制。
秦桧知道张浚器重岳飞,便多方谗间,他无中生有地对张
浚道:
“吾观岳飞智勇双绝,朝中无人可比。只是有一点居功傲慢,目中无人罢了。”
此时,张浚不赞成秦桧对岳飞的评价,便摇头道:“秦枢密同岳飞未曾共事,怎知他有如此毛病呢?其实,岳飞喜欢和尊敬有才德的人,自己则喜欢读经书和史书,老实恭顺得像个书生。每次战胜,总是说:';这是战士的努力,岳飞我哪有什么功劳?';所以你说的与事实不符。”";但愿是我说错了。张相日后自然明白。“
几天后,岳飞奉旨到建康都督府议事,张浚对岳飞道:”刘光世罢职后,淮西军无人指挥。王德在淮西军中有威望,浚欲任他为都统制,郦琼副之。再命吕址以督府参谋,辅助王德。太尉以为如何?";
岳飞对这几人的德才了如指掌,便直言不讳道:
“王德与郦琼素不相下,一旦德出于琼之上,定致相争。吕参谋未习军旅,恐不足服众。”
“张俊如何?”张浚又问。
“张宣抚使乃岳飞的旧帅,本不敢多言。但为国家计,恐张宣抚使暴急寡谋,心胸狭窄,不能团结人,尤为郦琼所不服。”
张浚见闻似有不快,面色稍变,徐徐道:
“杨沂中当高出德、俊二人吧?";
”沂中虽勇,但才具和王德相当,郦琼对他也不服气,常有微词,怎能控驭此军?";
&e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