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响炸药,一声巨响围墙被炸开一道豁口,接着另一名战士拉响拉雷,炮楼倾刻被推倒。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炸惊了,上上下下乱作一团。北门炮楼也同时爆炸,响声震天。我军趁机冲了进去,在东西街和南北街上与敌人展开了巷战。经过几小时的激烈战斗,除击毙数百敌人外,其余全部缴械投降,并活捉了“孙大队长”。黎明时分,战斗结束,指战员们搜寻多时,只是不见“程大队长”的下落。
原来战斗打响后,“程大队长”在慌乱中顾不得穿戴披挂,蹬上皮靴,只穿裤头,披着军衣,手提匣子枪,惊慌失措地窜出住所,由卫兵掩护带着他的两个小老婆狼狈地冲出村西围墙,沿河东岸树林向北逃窜。我负责增援的滨海支队早已严阵以待,当他们听到总攻枪响后,精力高度集中,密切注视四方动向。不多时但见南边有一队黑影向北缓缓移动,指挥员当机立断,料定是突围之敌,遂派部分战士迅速扑上去。狡猾的“程大队长”在卫兵掩护下,甩掉两个小老婆,只身蹚过齐腰深的河水向西岭窜去。一阵枪声过后,卫兵全部被俘,两个小妾没命地跑到泊子村西菜园里,也被当地群众捉住。从卫兵口中得知,“程大队长”已过河西逃。我指挥员在菜农陈立学的指点下,带领一队人马顺西岭小道奋力追击。在通往枳沟的要道蒯沟附近,“程大队长”终于被擒。当把他押解到许孟村时,他吓得浑身打颤,完全失去了“大队长”的威风。
雨过天晴,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被敌人盘踞两年的许孟村解放了。与此同时,攻打仁里的十三团也传来了好消息,仁里村也解放了。参战军民人人笑逐颜开,共同庆祝两地解放的胜利。
许孟和周边的繁荣
许孟镇位于五莲县东北部,地处平原地带,涓河纵贯全境,清末为诸城县许孟练,民国初属诸城县第三区。据清乾隆甲申年(1764)《诸城县志?疆域考》关于许孟和市集的记载:“由西而南曰许孟,城西南四十里,领村六十四……;市集……其间存及新增者三十有三……西曰无忌、曰岳哥庄、曰芝盘、曰贾悦、曰枳沟、曰许孟,凡六处”,这说明,许孟当时是周边64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许孟集则是诸城西南部“六大集”之一。
五莲建县以后,许孟集成为全县着名的“四大集”之一,其原址在许孟村西南涓河东侧的空旷洼地。2015年11月15日,许孟镇政府为改善城镇面貌,将集市搬迁至涓河西岸李家庄子村东南。2018年,投资近200万元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了钢构交易棚、管理用房及乡村大舞台等设施,许孟市集逐步得到规范。从历史沿革和市集发展来看,许孟历史悠久,经商氛围浓厚,许孟人给人们留下了头脑灵活、善于经商、诚实守信的良好印象。许孟农历逢四、九为祭日。每年两个山会,分别是正月十九日至二十四日、十月十四日至十九日。每逢集日,八方商贾云集,人们纷纷涌向集市进行交易。20世纪60、70年代,集上除了进行粮食、布匹、果蔬、畜禽及烟酒糖茶等商品交换外,还有说书唱戏、耍杂技等文化活动和加工衣服、剃头等服务行当。现将能代表许孟特色的行业和“老字号”作简要介绍:
小吃
许孟自古餐饮业发达,早年小吃业主要集中在位于现今牛许路南侧的集市下坡处。较有名的字号有郑家羊肉汤锅,郑家、鲍家狗肉,孙家拉面、炉包,张家、孙家烧肉,李家油条等。在那饥馑的岁月里,很多人赶集的目的,就是拿着能攥出汗来的一摞零钱到集上犒劳一下自己和家人。
许孟小吃得到不断传承和发展,炉包、烧烤、驴肉、煎饼等特色食品远近闻名。特别是2017年春节期间许孟炉包和烧烤被央视《味道》栏目专题推介后,更是名扬四方。
许孟炉包,当地很多群众都会制作,其技艺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传承人为许孟村刘光树。炉包皮面暄软,内馅饱满,味道鲜美,挂浆讲究,火候独到,嘎渣焦脆,油香四溢。许孟炉包用料讲究,以鲜猪肉、鲜韭菜、鲜白菜和上好的精面粉为主料精心包制而成。煎炉包的用具是厚锅底的生铁锅,可保证受热均匀;烧柴用桲椤枝子,有提火快、降火迅速等特点;炉包两面都煎上一层薄如蝉翼的“金黄酥”,焦脆可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许孟烧烤,当地人称作“烧肉”,后在宣传中演变为“烧烤”。其工艺主要以猪头肉、猪蹄、猪内脏及整鸡等为原料,经煮熟、熏制着色而成,是一种风味独特、口味纯正、营养丰富的禽畜肉食品,其制作技艺被列入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较出名的有许孟村姜振武创办的“正香烧烤”和大茅庄村刘兆强创办的“兆强食品”,其中“正香烧烤”先后荣获“齐鲁名吃”“山东食品业老字号”等称号。从事烧烤行业的还有许孟村的孙柱全、孙柱环、孙良、董合德等;其他各村均有从业者,其中西玉皇庙村的孙加富接受过央视采访,名声渐起,在五莲县城开设分店并参与网上销售,推进了许孟烧烤的广泛普及。
窑货
许孟“窑货”(一种用泥烧制的陶器)源远流长,五莲地区喝羊肉汤用的泥瓦盆子多数源自这里。集上早年卖窑货的很多,占用不小的一块场地,至今集市上仍有从事该行业的摊位,但规模已不如前。许孟窑货品种主要有水缸、饭盆、花盆、茶具等,外形美观,价格便宜,深受群众欢迎。许孟村早年从事此行业的主要有陈在奎、陈守田、陈守俊、赵洪德、赵洪明、张术胜、王德胜、陈守仁等人。20世纪70年代前,许孟村建有三座烧制窑货的土窑,其中位于医院前一座、后两座。
70代后,三座窑搬迁至原许孟大队东侧。现在,从业人员明显减少,仅有许孟村陈光友和陈光明在村西北一如既往地干着老本行,传承着这门老手艺。窑货用于出售,制作现场还作为研学基地,接待学生前来学习、体验窑货的手工制作。
窑货能在许孟兴盛一时,除技术精湛外,另一原因是当地土质适宜,取材方便。土质的好坏对窑货的质地、硬度、外观及吸水性都有较大影响,制作窑货一般选用细腻的黄色黏土(俗称“黄泥头”)。陶坯制作一般采取轮制成形法,即把泥放在陶器轮上,以脚为动力转动轮盘,用手塑成陶坯。陶坯成型后还要进行修饰、晾干、烧制等工序,方可成品。
牲口市
牲口市是集市上买卖骡、马、驴、牛等牲畜的场所。许孟作为以平原为主的地区,牲畜曾经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年入冬后赶山集,牲畜交易非常火爆。参加交易的人很多是来自诸城、日照、莒县等较远地区的商贩。当年,许孟村赵德金一家从南方贩牲口,较为出名。在牲口市最忙的当是经纪人,这是一群懂牲口交易的中间人,为活跃市场起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